疫情期間,久違的“一米線”重又回到了社會生活當中。無論是到銀行存取款,在政務大廳辦理業務,還是去超市排隊結賬,總能見到醒目的“一米線”標志,多數人也能主動站在“一米線”外耐心等候。
面對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威脅,公眾謹守“一米線”甚為必要。盡管,目前,“一米線”是應對疫情蔓延的迫不得已之舉,但是,因了窗口服務部門嚴格設置“一米線”,因了社會公眾認真踐行“一米線”,我們看到,社會公共秩序更趨良好,窗口服務效率因之提高,客戶之間摩擦減少,許多人也因而少卻了內心的厭煩焦躁,收獲了一種難得的平靜安寧。
對于“一米線”,人們并不陌生,它并非什么新鮮事物,然而,長久以來,太多的人對之置若罔聞,連帶得有些窗口服務部門也不怎么把“一米線”當回事兒。于是,疫情發生之前,我們慣常見到的情形,要么是有些窗口服務部門根本就不設置“一米線”,要么就是雖然設有“一米線”,可“一米線”內人挨人,有時甚至擠成了一團糟,其結果,擠出了嘈雜紛亂,擠出了矛盾糾紛,擠得令人搖頭痛心,擠得文明素養蕩然無存。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疫情帶熱“一米線”話題,讓“一米線”成為了社會生活當中一道亮麗和諧的風景線,這一點讓人頗感欣慰。“一米線”反映出窗口服務部門的責任意識與管理能力,折射著社會公眾的規則意識,丈量著居民個人的文明水平。“一米線”不長,引起的變化不小。
不管怎么說,疫情不可能持續太久,它總要淡出社會公共視野。在此,不免憑生疑問——疫情退去之后,“一米線”將何去何從?窗口服務部門及社會公眾還會像現在這樣尊崇“一米線”嗎?
有句話說得好,“習慣成自然”,一件事但凡養成了習慣,再去堅守也就不再感到困難。而根據心理學一項實驗,習慣的養成往往只需要20多天有意識的重復。希望擔負社會治理之責的職能機構與窗口服務部門積極攜手,希望越來越多的人不斷參與進來,努力養成守護健康文明“一米線”的好習慣。
我們盼望著,疫情過后,“一米線”能持久留存在人們內心,更好地體現于每個人的一舉一動。(王帥 侯宏偉 謝峰)
https://sebxrvjfls.jiandaoyun.com/f/609dc1b33969ef00084480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