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宣城供電公司首次入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同期線損管理“十強市公司”,所屬的寧國、廣德、涇縣、績溪4家縣級供電公司先后入選公司同期線損管理“百強縣公司”。
“2023年以來,我們實行管理與技術降損雙管齊下,打造同期線損精益化管理體系,實現了線損管理水平的穩步提升。”宣城供電公司營銷部員工朱麗霞說,該公司今年1至4月的線路日經濟運行率為72.36%,臺區日經濟運行率為91.99%,線路及臺區的經濟運行水平較2023年有進一步提升。
完善閉環管理機制
4月22日,宣城供電公司線損管理人員發現東風路一臺公用變壓器線損突增,日損失電量達到260千瓦時,立即派發任務工單通知相關責任人到現場核查。經檢查,供電員工在變壓器接地側發現有漏電情況,判斷是該處異常導致的臺區高損,隨后迅速開展治理,當天就處置完成這處線損異常。
為提升線損異常治理水平,宣城供電公司按日通報相關指標完成情況,實時下發治理任務,閉環監督整改完成情況。對于較為復雜的線損治理工作,該公司組織技術專家為基層供電員工提供技術支持,將線損異常核查周期由原來的2個工作日縮短為當天完成。
“我們按照統一領導、專業協同、分級管理、責任到人的工作原則,形成多專業多層級協同管理模式。”宣城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持續完善治損工作閉環管理機制,該公司先后制訂、修訂了電能表失準在線評價機制、優化反竊查違發現及處置工作流程等多個工作管理辦法,進一步提升線損管理的規范化水平。
此外,宣城供電公司還依托線損專業實訓基地,組織開展線損管理專題培訓,提升各級線損管理人員的分析診斷能力,截至目前已完成4批次160余名學員的培訓。
提升基礎數據準確性
2023年以來,在線損異常臺區治理中,宣城供電公司通過應用“變壓器選容小程序”“智能設計平臺”“農配網智能輔助決策系統”等數字化工具,挖掘相關數據,制訂合理經濟的臺區改造方案,將臺區線損率壓降至2%以內。
挖掘數據價值是開展線損治理的有效手段。宣城供電公司通過規范電網基礎數據管理,完善系統前端數據,還原分線線損數據,并結合同源系統、調度配網圖模等數字化工具全面排查整改同期線損系統中的數據異常。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累計完成2.8萬余次同期系統數據驗證和4163個臺區拓撲圖的同源系統源端整改,提升了計量采集、拓撲圖質量等基礎數據的準確性。
同時,宣城供電公司深化各專業協同,避免因信息溝通不暢造成的線損異常,并由計量專業人員聯合配網調度人員動態核查相關系統的數據傳輸情況,確保能及時準確掌握線損相關數據。今年,該公司線損管理質效持續提升。
加大技術改造力度
3月15日下午,宣城供電公司選取10千伏金鑾御林河畔2號開關站作為試點,將聯絡開關配電自動化終端數據傳輸單元(DTU)信息接入了同期線損系統,進而對該開關站運行方式進行調整。應用這一方法,同期線損系統可自動將電量歸集到運行線路上,保證分線線損處于合理范圍內。
在線損治理工作中,宣城供電公司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進聯絡計量裝置安裝工作,從源頭解決因運行方式改變造成的計量異常。“我們采用配電自動化終端DTU提升線路線損計量準確性。針對部分用電量較少的線路,我們還更換了倍率較小的關口電能表,解決電量取數失真問題,提升計量精準度。”該公司運檢人員朱志峰介紹。
針對線路損耗,宣城供電公司運用數據綜合分析方法和理論線損計算軟件工具,精準計算不同開斷點情況下各線路段的理論損耗,得出實現聯絡線路損耗之和最小的最優開斷點,形成并實施10千伏線路優化運行方案。
2023年以來,宣城供電公司不斷深化技術降損措施,已試點應用低壓無功就地補償、三相不平衡治理等措施,進一步降低線路末端低電壓等對線損造成的影響。該公司還全面梳理因技術因素導致的高損臺區,目前已推動落實改造項目39個。(邵滌球 李少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