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3月25日,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率先在涼山地區試點推出“鄉村振興電力活力指數”,借助電力數據的“高鏡像性”,從居民生活、產業發展等多個維度精準分析鄉村發展,以電力大數據助力四川鄉村振興。
2020年11月,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布拖縣等7個縣獲批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四川省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標志著四川走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2020年7月份開始,國網四川電力依托四川電力信通公司數據匯聚、價值挖掘及能力輸出等專業優勢,組建了一支鄉村振興分析研究團隊。經過前期對鄉村振興相關政策及目標要求的充分研究,并結合四川各地實際特點,該團隊最終決定選取涼山地區為試點,率先推出“鄉村振興電力活力指數”。
據介紹,該指數基于涼山地區299個鄉鎮2264個村111.46萬戶客戶531萬用電人口的用電檔案、用電行為、地理位置等相關數據,以涼山喜德縣光明鎮阿吼村等19個重點幫扶村為樣本,將“鄉村振興綜合指數”“助力鄉村振興工作”以及“重點幫扶樣本”三大板塊共計30個核心指標作為數據要素,可直觀、量化反映鄉村居民用電戶數、鄉村居民用電量、外出務工情況及行業用電等情況。同時,該公司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從產業發展、醫教保障、居民生活、用電可靠、鄉村人氣5個方面開展分析,預測鄉村經濟發展路徑,從電力角度對鄉村發展開展精準畫像、科學評估。
研究團隊對涼山地區區域用電、產業用電等電力數據以及產業發展、經濟增長等外部數據綜合分析后,發現從2018年到2020年,涼山地區全社會用電量保持增長態勢,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及居民用電均保持增長態勢,數據顯示涼山地區經濟發展良好的態勢,可以看到鄉村居民客戶數占比達88%,年均客戶數增長達10%,用電量年均增長24%,反映了涼山地區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
該指數不僅可以動態監測電力消費變化趨勢、產業用電結構變化,還可分析區域用電狀況,反映涼山地區在鄉村產業發展、鄉村供電質量等方面的情況,為政府掌握鄉村經濟發展情況和產業結構優化態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依據。
國網四川電力將推動數字化技術與各業務領域深度融合,助力傳統行業和特色產業升級,并以涼山地區的試點為基礎,逐步擴展至綿陽、瀘州、達州等地,推動鄉村振興數字產品在四川全省覆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