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匯總
我國從2006年就將氫能及燃料電池寫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發展計劃中,此后,一系列的政策、規劃及補貼發布,更加顯示出了國家對氫能及燃料電池的重視,在2020年5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重點提及了氫燃料電池的投入研發。
2019年以來,隨著氫能熱潮迅速在全國各地點燃,各省/市乃至區地方政府紛紛發布氨能規劃。各地產業規劃總體具有一致性,多數都提及階段發展目標,包括產業產值、投用車輛數、加氫站建設、企業培育等。但由于各地區的宏觀環境以及自然條件約束,各省之間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差異明顯。
——政策解讀之《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
2016年6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組織編制了《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其主要內容如下表所示。
——政策解讀之《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
2019年6月,中國氫能聯盟發布《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提出氫能將成為氫能將成為中國源體系重要組成部分,預計到2050年氫能在中國源體系的占比約為10%,氫氣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年經濟產值超過10萬億元。全國加氫站達到10000座以上,交通運輸、工業等領域將實現氫能普及應用,燃料電池車產量達到520萬輛/年,固定式發電裝置2萬臺套 /年,燃料電池系統產能550萬臺套/年。
——政策解讀之《長三角氫走廊建設發展規劃》
長三角作為我國氫能產業示范領先地區,具有產業環境潛力巨大、示范推廣全面展開、氫氣基礎資源豐富、加氫基礎設施支撐等良好的發展基礎與優勢。但長三角各先行城市之間尚未有效達到車站協同、互通聯動、共利共贏的局面。建設連接長三角城市的氫走廊可有效打破目前困局,以加氫基礎設施網絡化為主體,打通燃料電池汽車互通路徑,有利于形成區域協同和示范效應、推進能源轉型生態文明建設。
為了促進這個目標的實現,《長三角氫走廊建設發展規劃》制定了5項主要任務,分別是需求牽引推動加氫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區域聯動加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加強統籌構建加氫基礎設施保障體系,優勢互補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和協同高效完善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長三角作為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產業、示范高地,有著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的最佳基礎。目前全球正處于新型產業重構期,能源革命、互聯革命、智能革命三大革命催生新型產業全面重塑,跨界融合、技術升級、需求提升,共同推動新型產業生態協同演進。長三角氫走廊的發展推進了三大革命的發展,可帶動氫能產業的發展,同時氫走廊可有效拉動一定規模的加氫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的規模化示范運行,加強長三角區域聯動效應,推動長三角地區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運營集聚區、氫經濟實踐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