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生活中的垃圾怎么處理?哪里是垃圾的“好歸宿”?
在貴州安順市西秀區,有這樣一座垃圾焚燒發電站,四周民居林立,園區內傍花隨柳,碧水盈盈。實在很難將這座潔白古樸的建筑與垃圾聯想起來,它就是安順綠色動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傳統填埋和堆放處理垃圾的方式不僅占用土地,還會引起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問題。要妥善處理各種垃圾,必須走一條垃圾無害化、再資源化的新路。
“通過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每天各區的垃圾運送來,先倒進垃圾池,一邊把滲瀝液處理成清夜,一邊再利用爐排爐技術進行焚燒,讓垃圾在高溫850~1000℃的焚燒爐內進行氧化燃燒反應,其中的有害有毒物質在高溫下氧化、熱解而被破壞。再進行多次組合工藝,將過程中的廢水、廢物、廢氣全部清潔處理。”安順綠動公司總經理劉海濱向記者講解焚燒垃圾發電的工藝流程。
目前,安順垃圾焚燒發電廠一、二期項目已建成,日處理規模為1100噸/日,年處理垃圾量為45萬噸,每年發電量超1億千瓦時,與垃圾填埋相比可減排溫室氣體約為26萬噸CO2。項目通過強化收集管理等措施,每年可節約煤標6萬噸。
項目自運行以來,已處理周邊區縣各種生活垃圾、工業垃圾、農林垃圾、污泥、食用菌廢菌棒等共計180萬噸。每天處理的垃圾能為安順5萬戶家庭提供用電量,真正實現了將“廢”資源變“綠”資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