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載奮斗櫛風沐雨,六十年雪域滄桑巨變。8月21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眾約2萬人歡聚拉薩市布達拉宮廣場,熱烈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慶祝大會。
60年前,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西藏歷史由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六十載櫛風沐雨,一甲子滄海桑田。60年來,中國能建扎根雪域高原,捧出“電力明珠”,勾勒“風光盛景”,鋪就“電力天路”,為藏區清潔能源開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能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決扛起央企使命擔當,與西藏人民勠力同心、守望相助,在雪域高原譜寫了助力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點亮高原,推動電力跨越式發展
西藏,國家“西電東送”清潔能源接續基地,具有得天獨厚的清潔能源資源稟賦。和平解放以前,西藏僅有一座供上層貴族享受的小電站,全區電力發展接近于零。改革開放之后,西藏電力發展步入了歷史上發展最快、投資規模最大、成效最明顯的時期。
中國能建建設者
20世紀70年代至今,中國能建前后三代人,秉持“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用近半個世紀時間,全程見證并參與了西藏電力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再到實現主電網全區覆蓋,形成了以水電為主,太陽能、風能、地熱等多能互補、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綜合能源體系,竭力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能源保障。
阿里聯網工程
——承擔西藏電網所有主電網規劃及大型電源接入系統規劃設計工作,擘畫構建了西藏自治區主體電網架構;
——牽頭完成青藏聯網、川藏聯網、藏中與昌都聯網以及阿里聯網4條電力天路的論證、規劃、設計、建設,徹底結束了西藏電網孤網運行的歷史;
青藏聯網工程
——先后承擔金沙江上游、瀾滄江上游、藏東南地區、雅魯藏布江流域等多項西藏大型流域輸電規劃研究、勘察設計和建設,開啟了藏電外送和綠電出高原的新時代;
金上—湖北特高壓工程踏勘路上
——全面參與西藏“十五五”電力發展規劃研究,協助編制關于西藏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中長期規劃、建設國家清潔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區實施方案等一系列頂層規劃;
——全程參與雅魯藏布江干流藏木水電站、加查水電站,以及金沙江上游葉巴灘水電站等大型水電項目建設;
西藏加查水電站
——全面參與西藏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全國最大的構網型儲能光伏發電項目——索縣熱熱50兆瓦光伏儲能項目;建設西藏最大光儲發電項目——加娃一期光儲電站;投資西藏最大的牧光互補項目——拉薩當雄100兆瓦光熱+800兆瓦光伏一體化項目……
西藏加娃一期光儲電站
未來,中國能建將積極踐行國家能源安全新戰略,充分發揮在能源電力領域規劃、設計、建設、運維的全產業鏈優勢,以西藏清潔能源研究院為先導,以藏東南等重大清潔能源基地為重點,統籌推動西藏水電和新能源資源開發、外送,切實將西藏清潔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為西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綠動高原,筑牢生態文明屏障
在拉薩曲水縣海拔近3800米的茶巴拉50兆瓦光伏儲能項目建設現場,這一幕令人動容:寒冬臘月,施工人員正爭分奪秒搶抓冬季停工期前最后施工時間;而在項目部的草皮養護室內,一排排移植來的草皮郁郁蔥蔥,生機盎然。
西藏茶巴拉50兆瓦光伏儲能項目草皮養護室
曲水縣土壤貧瘠,原生植被矮小脆弱、生長緩慢,一旦破壞極難自然恢復。面對草原生態脆弱困境,項目部在場平施工前進行人工草皮剝離,放置于草皮養護室進行養護,并在此基礎上增設草籽養護試驗,用于項目后期大量植被恢復。目前,該項目創新的草皮移植養護規模和管理模式,獲得了拉薩市能源局、發改委及業主方的高度認可,成為高原工程建設與生態保護和諧共生的典范。
賦能世界屋脊、點亮雪域高原的過程中,中國能建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服務西藏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以實際行動守護好“世界屋脊”和“亞洲水塔”。
十一年前,青藏鐵路延伸線——拉薩至日喀則鐵路正式通車,結束了藏南地區不通火車的歷史。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作為參建單位中唯一非鐵路系統的施工企業,承建了拉日鐵路全線主跨跨度最大的橋梁——年楚河特大橋,施工難度世界罕見。
西藏拉日鐵路
拉日鐵路年楚河濕地特大橋工程段是國家瀕危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的越冬、繁衍及棲息地。建設中,為減輕路基對濕地的侵占,年楚河特大橋被“延長”了800多米,3000多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及50多棵樹木進行平移保護并回填栽種。西藏自治區水土保持局對項目部取土場的恢復工作給予“與原始地貌相差無幾”的高度評價。
在青藏高原北部的阿里地區,阿里聯網工程輸電線路途經藏文化的“世界中心”岡仁波齊峰、“藏地神湖”瑪旁雍錯和珠峰景觀區,為了讓輸電鐵塔與當地自然景觀自然交融,不打破原有的和諧環境,中國能建西南院工程師們依照西藏地區代表性動物崗巴羊和白絨山羊設計出“景觀輸電塔”。
阿里聯網工程崗巴羊頭塔
在海拔5500米凍土覆蓋的西藏巨龍銅礦爆破現場,易普力公司通過優化深孔爆破參數與起爆順序,精準控制能量釋放路徑,有效抑制爆破振動、粉塵與煙塵擴散,最大限度降低對周邊巖體與生態系統的擾動。
當前,中國能建正深入踐行“創新、綠色、數智、融合”核心發展理念,充分發揮“30·60”系統解決方案能力,全面參與西藏現代水網、水資源高效利用、綠色智慧礦山建設及民爆一體化、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環境污染治理等領域建設。
造福高原,傾力支援改善民生
今年5月,中國能建對口支援八宿縣的首個民生工程——八宿縣第一小學教師周轉房項目正式竣工交付。該項目將有效改善當地教職工生活條件,吸引區外優秀教師投身八宿教育。
西藏八宿縣第一小學教師周轉房項目
西藏昌都八宿縣,地處橫斷山脈和三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氧氣含量只有平原地區的60%左右,縣內的怒江七十二拐是進藏最艱難的道路之一。
2022年,中國能建正式承接對口支援西藏昌都市八宿縣有關工作,成立了由葛洲壩集團牽頭,西南院、易普力公司參與的中國能建對口支援八宿縣工作組。
中國能建把援藏工作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堅決扛起央企使命擔當,將服務西藏發展作為落實國家戰略的主陣地,充分發揮集團優勢,制定出臺一系列援藏工作舉措,從資金、人才、管理、項目、就業等各方面,不斷拓展援藏工作深度廣度。2022年至今,中國能建已累計投入資金5820萬元,積極推動各類支援項目落實落地。
中國能建援藏干部黃劍鋒駐村調研
——安排縣人民醫院的婦產科、麻醉科醫生前往國藥葛洲壩中心醫院進修學習,提升八宿縣醫療水平;
中國能建援藏工作組與醫療專家合影
——啟動“中國能建教育基金”項目,獎勵優秀教師,資助困難學生,激發教育事業的活力;
——開展面向八宿縣的專場招聘會,已累計提供崗位近千個;
——組織職業技能培訓,幫助農村富余勞動力掌握電工、工程機械操作、挖掘機等新技能,開辟就業新渠道;
西藏八宿縣朗宗村光伏科技大棚項目
——建設光伏科技大棚項目,利用大棚種植附加值高的農作物,有效實現“農光互補”,帶動當地種植業發展和就業增收;
——打造八宿縣高海拔學校供暖全覆蓋工程,采用“太陽能+空氣源熱泵”系統,解決師生冬季取暖問題。
馳援日喀則抗震救災
未來,中國能建將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援藏工作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引,聚焦保障改善民生,務實推進產業支援,積極帶動群眾就業,深化創新智力支援,努力促進民族團結融合,全力做好新時代援藏工作,在助力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上展現央企擔當、貢獻能建力量。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能建將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緊緊圍繞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策馬加鞭、奮楫爭先,守正創新、實干擔當,深耕細作、久久為功,為建設團結富裕文明美麗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西藏書寫新篇章、作出新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