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能三局的高原“攀登者”
中國電力網發布時間:2021-11-23 08:22:34
作者:李瑞超、劉羽
中國電力網訊 由吳京主演的《攀登者》這部取材于中國兩代人首次登頂珠穆朗瑪峰的影片,以震撼人心的畫面,艱難曲折的故事,賺足了觀眾的掌聲和淚水。在川藏邊界的中國安能三局拉哇項目部,就有這樣的攀登者,他們在幾乎垂直的陡坡上連續測繪作業10天,超額完成預計作業量的5.5倍。
地形測量是每項工程開工后必須開展的一項關鍵性工作,但在拉哇項目部下游河道治理施工中,河道兩側都是300多米的高懸崖峭壁,很多地方甚至是倒懸峭壁,向下望一眼都讓人兩腿發軟。沒有路、沒有爬梯、沒有可以輔助攀巖的植物、沒有架設測量儀器的地方,這項測量任務如同“攔路虎”橫在河道治理施工的面前,讓人焦頭爛額。項目部黨委班子、技術攻關組、測量隊都多次開會研究,想過遠程測量、無人機飛行測量等其他測量方法,但考慮到精度達不到施工的要求可能會影響整個電站的建設標準,都被一一否決,實地測量成為了唯一的方法。正在所有人都一籌莫展之時,項目黨委收到了測量隊5名測量員的請戰書,“曾經當兵為國家、現今建設為人民。我們相信自己能夠順利完成此次測繪任務,希望項目黨委批準我們實地測量!”
為了得到項目部黨委班子的同意,有著14年測量經驗的測量隊長閆曉樓帶著測量隊伍反復研究方案,先后10余次確立方案再推倒,最終決定利用膨脹釘、攀巖繩、安全帶、救生衣等攀巖措施輔助,測量員攀登作業的方法進行原始地形的點位測量,為了確定研究方案,大家都熬成了“大熊貓”的眼睛。項目黨委班子立刻召開專題會,決定批準測量隊的方案,確保安全措施齊全完備,安全第一。11月1日清晨6點鐘,5名測量員帶著1名安全員、兩臺全站儀,正式踏上了“攀登”的征程,冬季川藏高原的金沙江畔,早晨零下5度,夾著河風,寒冷刺骨,中午過后艷陽直射,曬得人臉頰刺痛,在這種環境下,他們開始了測量任務。
有一種獨特的信任叫做把后背交給戰友,測量隊長閆曉樓背著安全帶,用拴著安全繩,由兩人拽拉著,帶頭開始了在近乎垂直的崖壁上面規劃路線。測量員李小濱和安全員譚永財緊隨其后,背著安全帶,扣在加固后的膨脹釘和巖釘上,譚永財拿著電錘,踩著突出的小石塊上往崖壁下面打膨脹釘和巖釘,李小濱背著工具包,裝著二錘、扳手、巖釘、膨脹釘、安全繩等裝備協助譚永才。過程中,兩人互相拉著對方,其余的人站在突出的小平臺上,用雙手保護著他們的生命,雖然安全繩后方有固定,但所有人就握得青筋暴起,仿佛戰友的生命就在他們手中。
由于氣候和天氣寒冷,剛開始李曉濱和譚永財兩人被凍得手腳冰冷行動困難,但是過了一會兒又被汗水打濕了衣服,中午時火辣辣的太陽直射在身上又火辣辣的痛,臉都被曬的通紅,一天中經歷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經過了兩天的努力,下河灘的安全防線終于筑了起來了,隨后便是全員下河灘,背著安全繩,掛在打好的巖釘和膨脹釘上緊貼崖壁一個接一接的慢慢往下爬。測量員們有的背著幾十斤的儀器,有的背著腳架、標桿,還不忘擔心身邊的隊友們,一直都在互相叮囑“安全,注意安全”,回到營區,已經是晚上7點了,他們還要整理資料向業主傳輸。
按照測量經驗,這種極端環境中的原始地形測量,10天最多能夠完成2000個點位,但在閆曉樓、李小濱、蘇冠文、付萬源、粟裕鴻、譚永財手中,整整完成了11000多個點位的測量,測量面積高達20萬平方米,完成報驗資料厚度超過10公分,為項目部節省測量成本接近200萬元,被業主和友鄰單位稱贊為“安能攀登者”。
電力網:你關心的,就是我們所關注的

掃描識別二維碼,關注電力網
電力網簡介:
電力網于1999年正式上線運行,是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主辦的電力行業門戶網站。
服務熱線:400-007-1585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電力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