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襲人的初冬,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突襲成都,中電建運營再一次迎來了與疫魔的極限競速。11月初,成都市本土病例不斷爆出,狡猾的“德爾塔”毒株讓新冠的傳播更加容易,本輪疫情來勢洶洶,起跑即沖刺,開戰即決戰。
在這場疫情的“遭遇戰”中,渝蓉項目以“90”“00”后為代表的青年挺身而出,65名青年員工組成了“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毅然奔赴前線,勇挑重擔,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動人心魄但又溫暖人心的日日夜夜。
危急:疫情突襲渝蓉高速
“叮!叮!叮!”
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突然響起,劃破了夜的靜謐。
成都站站長蔣月定了定神,接起電話。“你好,我是成都疾控中心,昨天下午一輛搭載確診新冠的乘客于經過成都收費站,根據通行卡信息追蹤,你站當班B口12車道收費員接下了該車駕駛員的通行卡,為防止疫情擴散,成都收費站全體員工需馬上進行隔離。”掛掉電話,時間是11月5日凌晨的2點30分,蔣月瞬間汗毛倒豎,睡意全無!因為成都收費站的員工一直都在龍泉驛站區住宿,這意味著兩個大站都面臨著需要隔離。
戰爭的號角仿佛就從此刻吹響,在萬籟俱寂中,渝蓉項目開始走向正面戰場,正式迎戰!按照疾控中心要求,龍泉驛、成都收費站立即安排所有員工開展隔離的準備工作。
渝蓉項目立即啟動防疫應急預案。收費處負責人及分管領導立即趕赴龍泉驛、成都收費站,安撫員工焦慮情緒,積極配合防疫部門對人員的隔離工作,初步確定成都段三個收費站(成都收費站、龍泉驛收費站、洛帶收費站)分工。成都收費站和龍泉驛收費站作為距離成都最近的兩個收費站,平時車流量就較大。如今人員全部隔離,但又要確保正常的收費,這對于渝蓉項目來說,無疑是一場大考驗。
洛帶收費站就這樣變成了防疫戰的“指揮所”,三名管理人員也臨危受命,兵分三路,陳貞珍和魏小宇兩人分別前往成都和龍泉站區,陳渝一人留守洛帶收費站。
“站長,讓我跟你走吧,我是團干,我要為其他兄弟姐妹做好榜樣。”
“站長,讓我去吧,現在成都收費站急需人員,我先去頂上!”
“站長,我也去...”
......
這樣的場景仿佛和電影里的老套情節有一些相像,但這確真實地發生在了,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陳珍貞作為站長鼻頭發酸,眼淚遏制不住地洶涌,在暖黃路燈的斜射下閃著粼粼光澤。她說不出一句話,只能用力的點頭,她說這一刻她感覺不到冬日的寒冷,而是真切地感受到了青年收費員們的滿腔熱情和拳拳真心。
由7人組成的沖鋒小隊率先出征,火速前往成都、洛帶收費站,在支援大部隊到來之前駐扎崗亭。在此期間,收費工作無差錯,無投訴發生。
逆行:最危險的地方我們去
“請各個收費站在20分鐘內確定支援人員!”11月5日中午12時,渝蓉項目管理群里亮起了消息。
疫情發生后立即啟動《渝蓉高速(四川段)收費站新冠肺炎疫情應急預案》,雖然收費工作的強度大大強化,但消息一出,大家紛紛主動報名前往支援。
很快,由10個收費站共計20名青年員工組成了一支“先遣隊”,于當日下午到達成都、龍泉驛收費站。至此,洛帶收費站派出的第一批沖鋒小隊已經連續工作了近20個小時。
“特殊時期,一定要做好自身防護,帶好口罩和手套。”雖然早已疲憊不堪,交接班時,曹文軒還是不忘和來頂崗的同事細心地囑咐。他們或許互相不認識,但在這一刻,大家都在為一個目標共同奮斗著,彼此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
掛著“青年突擊隊”旗幟的大巴車從重慶方向一路駛向成都,在渝蓉高速上,鮮紅的旗幟迎著寒風烈烈飄揚,團旗飄飄,團徽熠熠,肩負著青春賦予的時代使命,渝蓉青年一路向前。
第二批支援人員也在當晚12時左右抵達,支援隊伍逐漸壯大,已經有了65名青年員工,他們之中有踏出校門不久的“00后”,有初為人母的“年輕媽媽”,有從開站工作到現在的“老”員工,他們或許有不同的身份,但現在他們都是最美的逆行人。支援人數的每一次增長,都意味著在這場和疫情的戰斗中我們的力量越強、底氣越足。
因站區床位有限,大家不得不通過“打地鋪”的方式來解決住宿問題,男女各一個大房間。大家將自帶的棉絮鋪在地上,我幫你鋪床單,你幫我套枕頭,不一會兒,原來空曠的房間就變成了一張“大通鋪”,成都冬天的寒冷是帶“法術穿透”沁骨般的冷,這時的室外溫度只有幾度,地板磚的寒冷還是會透過薄薄的棉絮傳遞到人體。
“現在的條件很艱苦,但我們渝蓉人是最不怕困難的,希望大家能堅持!有什么需要的,大家都在群里提出來。”收費的分管領導李衡向大家說道。
“沒事,大家擠在一起睡會暖和的,請公司放心,我們一定堅守陣地。”女孩兒們打趣地說,沒有因為條件艱苦而心生抱怨。
從緊急隔離到現在已經過去了24小時,看著大家都睡下了,李衡和高翔才放心的離開。兩夜沒合眼的他們終于可以短暫地休息一下了。
和收費員們一樣無怨無悔付出的還有許多,他們不在臺前,在幕后,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一位大巴車司機因疫情原因被隔離在家,小車班駕駛員吳志剛肩負起開大巴車接送收費員、送物資的重要的全部任務,在這條174.539公里長的渝蓉高速上吳志剛在一天內開了三個來回,總里程長達一千余公里。因每一個收費站都要下站,所以本來2小時就能跑完全程的路程,現在單趟的時間增加到3.5小時左右。在最后一批收費員到站后,我第一次看見吳師傅點起一支香煙,他就像一名擺渡人,護送著自己的孩子們,看到大家平安到達目的地后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安心:物質+情感全方面保障
“必須把收費員們的后勤保障措施做到位!”項目經理邱建國向各處室提出要求。
綜合行政立即行動,從各站收集空余床墊送往前線,讓大家的夜晚不再寒冷;綜合物業立即行動,第一時間采購千余元的肉類和蔬菜,派廚師、幫廚前往支援,保證大家的伙食質量;經營采購立即行動,緊急采購保通保暢物資送往一線,面包、牛奶、泡面一應俱全,還細心地購買插線板、垃圾桶、香薰、連花清瘟膠囊、棉被等物資,讓大家的生活質量不打折扣;機電養護立即行動,拆解使用頻率不高的熱水器,安裝至成都、龍泉收費站,減少大家洗漱排隊的等候時間,增加熱水供應,減少感冒發生。
疫情防控,防疫物資保障是重中之重。項目積極對接供應商,豐富防疫物資的庫存。小車班為各站送去需要的防疫物資,保障一線員工的生命安全。經過對庫存的填充,目前項目共儲備醫用一次性口罩2萬余只,TPE一次性手套1萬余雙,消毒液200公斤,酒精10箱,洗手液2箱,噴壺及體溫槍20余只,以及噴灑消毒液的中型噴霧器5個,大型全自動噴霧器1臺。防疫物資的儲備足夠項目1個月的用量,且采用“隨用隨補”的模式,確保了疫情防控得到物資保障。
除了充足的物資保障,項目還十分關心大家的心理健康,定時與支援隊伍的青年們談心談話,了解大家的思想動態,緩解焦慮情緒。
“這幾天工作狀態怎么樣?生活上都有什么需要的?伙食還吃得慣嗎?”陳珍貞和魏小宇每天早中晚三次都會到大家的宿舍里去,和他們拉拉家常,擺擺龍門陣。
前往成都收費站支援的康敏以前是一名普通收費員,根據管理人員的觀察,認為她可以擔任代理值班長。面臨成都收費站龐大的車流量,和各類復雜的特情處理,加之靠近成都市區,又有疫情防控的壓力,小姑娘犯起了難,不敢“擔此大任”。
“沒有人是天生就會的,你平時的工作狀態的看在眼里,相信你可以的!趁此機會,你也可以鍛煉自己呀...”陳珍貞拉著她的手耐心勸導,安慰著她不安的心靈。隨后又告訴她一些值班長工作中應該注意的地方,最終,康敏滿懷信心地走上了工作崗位。
守護:多措并舉疫情防控
11月5日,運營公司緊急召開疫情防控及安全生產工作視頻專題會,要求各項目提高認識、加強警惕、清醒頭腦、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工作責任。
11月的第二周,成都的疫情日益嚴重,12個地區陸續被打上了中、高風險的標簽。項目經理、黨支部書記邱建國毅然扛起生產經營和疫情防控兩面大旗,嚴格執行網格化管理,從防疫消殺到保安值守,在疫情防控工作的檢查中,看見哪個地方防疫工作做的不到位,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批評,不留情面。他說:“防疫工作不能留死角,稍有一絲放松,一個地方把關不嚴格,病毒就有可能趁虛而入!”
管理壓力層層傳導,疫情防控工作責任也被層層壓實,防疫死角也逐個被瓦解。渝蓉項目也多措并舉扎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5日,項目組織所有員工開展集體核酸檢測工作,包括管理中心人員、收費員、路巡人員、服務區工作人員和廚師。經檢測,全體員工的核酸報告均為陰性。
嚴格進入站區人員詢問登記情況,特別是身份查驗、信息登記、佩戴口罩、測量體溫、查驗健康碼、行程卡、核酸檢測報告等情況。要求值班人員看好門、管住人,守好防控疫情第一道防線,確保防控措施落地落實。加強防疫消殺的力度。辦公區域、生活區域、食堂每天消毒;“雙11”期間站區包裹數量較多,對于快遞包裹由小車班取回,統一消毒后再領取;全線所有食堂采取無接觸式送菜的方法,送菜車輛不進入站區,在站外卸貨,由食堂人員對食材統一消毒后再搬運至食堂。
湯立是路巡安全處的負責人,路安處又是各類防疫信息的歸口部門,他即使有兩個手機似乎也忙不過來,一直響個不停。“匯報疫情工作,我們要同時報送5個單位,包括業主公司、運營公司、屬地政府、高交、執法,我每天接打電話的數量有七八十通。”湯立在采訪中說道。在嚴格信息對上報送的同時,項目內部也強化信息報送工作紀律。把防控責任落實到每一位員工,杜絕發生遲報、瞞報、漏報、謊報疫情防控信息和私自前往中高風險地區情況的發生。
根據大數據追蹤,屬地政府通知了管理中心7名員工進行居家隔離。項目為這些員工安排了單人間,并建起了“隔離人員生活關懷群”,安排食堂員工為隔離人員送飯,盡顯項目對員工的人文關懷。
疫情就是命令,行動就是貢獻。疫情發生以來,渝蓉項目的團員青年們積極投身戰“疫”的號召,筑牢“青春防線”。嚴冬將至,渝蓉項目全體青年亦會站好崗、守好責,在這場無聲的戰爭中亮身份、守初心,直面病毒與寒風,守護幸福與平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