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i id="5lvsm"></i>

    <mark id="5lvsm"><div id="5lvsm"><acronym id="5lvsm"></acronym></div></mark>
  •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mark id="5lvsm"></mark>
    當前位置: 首頁 > 規劃建設 > 企業

    【聚焦兩河口】站在世界高土石壩建設之巔

    水電十二局發布時間:2021-10-08 20:35:41  作者:莊召鑫

    川流不息的雅礱江,自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南麓孕育而出,流經四川省甘孜州、涼山州、攀枝花市,其超3000米的天然落差,造就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在雅礱江的干流上,曾經湍急的河流變成了高峽平湖,一座295米世界級高土石壩——兩河口水電站橫跨在雅礱江上,穩穩地嵌入V字形峽谷中。

    2021年9月29日,歷經16年艱苦卓絕建設,兩河口水電站首批機組正式投產發電。“建世界精品 鑄國之重器”,電站右岸壩體上這8個大字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熠熠生輝。電站宛若一顆“高原明珠”閃耀在群山萬壑間,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它將雅礱江中游的水流化作源源不斷的清潔電能,送往千家萬戶。

    兩河口水電站是已建成的世界第二高土石壩,是四川省內庫容最大的水庫電站,是國家和四川省的重點工程,也是全國涉藏地區裝機和投資最大的水電站。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邊坡群,泄洪速度位居世界第二、中國第一。電站建成后總庫容107.6億立方米,調節庫容65.6億立方米,具有多年調節能力,水庫正常蓄水位2865米。電站以發電為主,兼顧防洪,總裝機容量300萬kW,多年平均年發電量110億 kW·h,它對“西電東送”及電源優化配置、改善電網電源結構將起到積極作用,也將對助力國家實現“雙碳”目標做出積極貢獻。

    中國電建作為雅礱江流域水電規劃開發建設的主要參與者,充分發揮“懂水熟電、擅規劃設計、長施工建造、能投資運營”的一體化優勢,旗下子企業規劃總院、成都院、西北院、中南院、昆明院,水電十二局、五局、十四局、十六局等參與主體工程建設任務。成千上萬的電建人舍棄常人所擁有的、放棄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鑄國之重器,為在高海拔寒冷地區建造300米級超高土石壩貢獻電建智慧、提供電建方案、展示電建力量、彰顯電建精神,創造了世界水電“中國新高度”,打造了大國制造“中國新名片”,擔當了“世界水電看中國”的無尚榮光。

    新突破,實現數字化向智能化建造跨越

    兩河口水電站最厲害的技術創新是什么?

    每一個參與兩河口水電站的建設者都可以自豪地說出很多。作為大壩工程的重要建設者和見證者,中國電建兩河口水電站一二·五聯合體項目經理余良松自豪地說:“全過程智能建造當之無愧,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

    “智能”已經成為兩河口水電站的一大“標簽”。據余良松介紹,兩河口水電站通過為大壩裝上敏銳的“神經感知系統”和發達的“智能大腦”,實現了對壩料的開采、運輸、摻合、水量調節、攤鋪和智能碾壓全過程實時監控,精準度可控制在厘米級范圍內。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無人智能碾壓機實踐和應用方面,只需要一個遙控器就能遠程控制智能碾壓機。負責無人智能碾壓三年多的工程師曹坤見證了大壩智能建造的過程。他說:“目前,兩河口水電站的大壩現場投入運行了19臺智能無人碾壓機,覆蓋堆石料、過渡料及心墻料多種壩料、多種機型,累計填筑953余倉,運行時間超過8000小時,累計填筑方量達330萬方”

    相比傳統的人工碾壓,無人碾壓質量均滿足設計要求,不會出現漏碾、欠碾的情況,在提高施工效率、確保大壩填筑質量、降低安全健康風險等方面都發揮了顯著作用,實現了智能無人碾壓機群規模化、常態化、規范化作業,全面革新土石壩施工作業及管理模式。

    水電十二局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光華說:“面板堆石壩作為公司的拳頭產品之一,兩河口水電站更是站在了世界高土石壩的建設之巔。它實施了首次大規模智能化世界高壩施工,實現了大壩建設由數字化向智能化跨越,促進了壩工技術進步和重大裝備升級。”

    馬洪琪院士、鈕新強院士、王復明院士等專家一致認為,兩河口水電站實現了高心墻堆石壩從數字化建設到智能化建設的跨越,引領水利土木工程領域施工技術的發展方向,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登華也高度評價:“兩河口水電站是國內第一座用‘施工全過程智能化技術’修建的300米級超高堆石壩工程,填筑填補了高寒地區超高堆石壩的建設空白,實現了大壩建設由數字化向智能化的跨越,開創并引領了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智能化的新方向,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工程價值。

    新紀錄,填補高原高寒高海拔建設空白

    每一座水電站,其主體工程都是一座超級大壩。削山筑墻,攔江壘壩,一直是建設水電站的“常規操作”。但要在高原高海拔寒冷地區建造一座300米級的大壩,談何容易?

    兩河口水電站壩頂海拔約2900米,多年平均氣溫10.9℃,極端最低氣溫為-15.9℃,含氧量約為北京的69.56%,屬于典型的高寒高海拔電站。

    水電十二局副總經理練新軍說:“對比國內國際同類電站,兩河口水電站為真正意義的300米級高土石壩,其建設突破了現有規程規范及已有工程經驗的范疇。”

    對于在高海拔寒冷地區全天候建設300米級的超高礫石土心墻,國內尚缺乏可借鑒的成熟建設經驗,國內已建成類似工程為壩高261.5米的糯扎渡工程,但與兩河口水電站相比在壩高、土料性質、場地條件、地形地質條件、外部氣候環境等方面有極大差異。更何況,兩河口水電站還地處青藏高原東側邊緣地帶,屬川西高原氣候區,受冬雨季影響非常大,全年有效施工時間僅有200天左右……。這些無疑是雪上加霜。

    精神上有怎樣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樣的高度。電建人發揮發揚“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鐵軍作風用,用了不知道多少個日夜投入到冬雨季施工專題研究,并掌握了冬雨季變化規律,首創了全世界300米級高寒地區超高土石壩冬雨季施工成套技術,交出了一份“高原高寒高海拔建300米級高壩”的高分答卷。

    雨季時,我們采用小倉面快速施工,同時使用龜背法或斜坡排水法,引進了氣象云圖預判技術,并在各土料場及壩區布置了氣象監測儀器,精準度達到95%以上。冬季時,我們確定“凍土不上壩、凍土不碾壓、碾后土不受凍”的施工原則,給心墻“蓋被子”,同時研發了凍土破碎升溫裝置和土工膜快速收放機等專利技術,保證了冬季心墻施工效率。

    可以說,兩河口水電站多項關鍵工程特性指標位居國內外同類型項目前列,填補了高原高寒高海拔建設空白,對積累國內外,尤其是我國藏區水電、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項目設計、施工等提供了可借鑒經驗。

    新貢獻,攻克砂板巖含油性碳物質難題

    兩河口水電站的壩體為礫石土心墻壩,根據規劃設計,兩河口水電站大壩總填筑達4300萬立方米,且所有“原料”均就地取材, 295米高的大壩相當于把一座近300米高的大山從別處運過來。

    “為了確保‘原料’”充足,滿足大壩‘茁壯’成長,兩河口水電站共有兩大石料場、三大砂石廠和五大土料場” 。建設過程中,首次采取砂板巖制備人工骨料已屬罕見,還遇到了砂板巖含油性碳物質,這在世界水電建設史中更無前例,困難可想而知。負責砂板巖混凝土骨料加工系統的生產工藝技術研究的工程師郭新海告訴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說:“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三大系統作為兩河口水電站的“糧倉”,特別是瓦支溝骨料系統生產電站主體所需的混凝土骨料。郭新海深知解決砂板巖含油性碳物質對于系統運行、滿足工程需要的重要性,必須攻克解決砂板巖含油性碳物質這個世界性難題。

    首先要解決砂板巖生產骨料存在針片含量高、骨料粒型差、砂細度模數大、質量波動明顯大等問題。再者是攻克國內外砂石界首次出現油性碳物質對品質的影響。

    中國電建兩河口水電站一二·五聯合體組成技術攻關團隊,黨員領導干部主動參與,歷經建模、實踐、推廣,掌握了強磨蝕含油性砂板巖生產人工砂、砂板巖粗骨料針片狀控制、裹粉含量控制、成品砂降低油性碳物質含量、含油性碳物質成品砂脫水等5大核心關鍵技術,榮獲10項國家專利、軟著1項、重要論文成果2篇。

    這些世界級技術背后均凝聚著中國電建人的智慧,中國電建人的科技力量有力支撐兩河口水電站建設,為大壩施工插上科技的翅膀,對類似工程建設提供較高的借鑒價值。

    新道路,創建中國水電緊密聯合體典范

    在世界級水電站建設中,兩河口水電站的主體工程大壩工程、引水發電系統均采用了聯合體模式,這是一次“強強聯合”的模式。

    縱觀國內采用聯合體模式建設的工程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做到“緊密型”卻很少。不同于我國水電建設早期采用的松散型聯合體,兩河口水電站大壩標采用的是一種真正的緊密型聯合體。中國電建兩河口水電站一二·五聯合體走的緊密聯合體模式從飲食、生活融起,再到制度、文化深層次融合,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緊密型聯合體獲得成功,并非偶然。在緊密型聯合體模式下,聯合體整合兩家優勢,探索出一條以“人事為核心、制度為基礎、經營為導向、履約為抓手、文化為引領、使命為擔當”的“近份額、緊密型”聯合體特有道路,實現深度融合,最大限度整合資源,最大程度挖掘潛力,產生了“1+1>2”的效果。練新軍介紹道:“通過實踐探索,這種模式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優越性,也為國內外同類工程承包模式特別是總承包模式提供借鑒。

    緊密聯合道路,是一條可行之路。在聯合體模式下,圍繞“工程出精品、隊伍出人才、科研出成果、項目出效益——創建中國水電緊密聯合典范”,提煉探索出“感恩大平臺 實施大履約 開展大經營 建設大文化”的先進管理經驗,更是固化了“重要變更講義夾、全要素管理、大盤子測算、全員施工日志、清單化管理等一大批常態化可復制管理制度,提升了高原高寒高海拔建世界高壩的的話語權。

    緊密聯合道路,更是一條成功之路。回顧緊密型聯合體模式,創造了一個個施工紀錄,取得了一項項榮譽成果。大壩工程較合同工期提前一年完成,這在國內同類壩型施工中是極為罕見的;2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300米級高心墻堆石壩智能填筑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課題還榮獲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科技進步特等獎;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洪琪稱贊大壩工程填筑“賞心悅目”、“智能建設新突破,科技引領凸創新”;可再生能源國家質量監督檢查專家組肯定“兩河口水電站為國內土石壩工程第一方陣”;大壩工程還斬獲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青年文明號、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狀、浙江省國資國企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等……這一系列的改革發展成果,無不彰顯了緊密型聯合體模式的優越性。

    這也是充分發揮中國電建“水、能、城”領域的核心技術能力以及“擅規劃設計、長施工建造、能投資運營”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的最真實寫照。

    世界水電看中國,中國水電看電建。當夢想照進現實,兩河口水電站的投產發電僅僅是精彩的序曲,站在世界土石壩建設之巔,中國水電已經成為世界的領跑者,傲然挺立在中國乃至世界的高土石壩建設前列,奮力打造水利水電行業新標桿新名片。

    我們相信,這張 “中國水電”名片定會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大步闊前,緊跟歷史的滾滾車輪繼續前行,繼續譜寫著中國水電發展事業的新篇章,不斷推動我國高土石壩建設跨入國際先進行列。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性色av 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一级爱做c片免费一分钟_国产在视频精品线观看_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i id="5lvsm"></i>

    <mark id="5lvsm"><div id="5lvsm"><acronym id="5lvsm"></acronym></div></mark>
  •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mark id="5lvsm"></mark>
    亚洲高清激情精品一区国产 | 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ⅴ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黑人 | 一区二区日韩激情综合网 |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 自拍一区综合图区 | 亚洲Aⅴ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