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一建物資供應/物貿科技公司有個被大家親切地稱呼為“老祝”的老同志,雖已年過半百,但依然精神矍鑠,斗志昂揚,絲毫看不到一絲的疲憊和懈怠,談起工作,更是兩眼放光。
“工作需要我,說明我這把‘老骨頭’還有用,還能發揮光和熱,這是我最大的幸福”,老祝經常這樣說。
老祝名叫祝世文,主要負責設備材料監造工作,有著近三十年的工作經歷和豐富的人生閱歷的他,有著金字一樣的招牌,他為人誠懇,做事認真,精益求精,堅韌堅守,無論做什么都要求自己做到極致。
這個老祝“愛較真”
老祝喜歡“較真”,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平時做事如此,對工作要求亦是如此。
2007年,根據工作的需要,老祝開始從事設備材料監造工作。從一名無損探傷專業的技術“大拿”變成了一個火電設備監造的“新兵”,這對老祝而言,是挑戰,也是考驗。
進入角色以來,老祝就開始一點一滴的學習火力電站設備的構造原理及制造工藝流程,現場觀摩專家設備檢驗及見證相關試驗項目,逐漸深入的領會設備監造方面的管理知識和相關技巧,體會監理精髓,久而久之,老祝從一名“新兵”成為了監造業務的“頂梁柱”。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日積月累的磨練,在設備監造技術方面有著深層次的理解和見解的老祝,每次檢驗都讓設備材料供貨商佩服和膽顫,不敢在他面前弄虛造假,他那一雙深遂的眼睛目光如炬,似乎一眼就洞穿瑕疵,使得供貨商都怕讓他去見證和檢驗。
“油漆厚度不達標,整改!”
“驗收尺寸不符合技術協議,檢驗不予通過!”
“此品牌與技術協議不符,重新更換!”
“此設備銘牌信息不準確、不全面,重新加工制作銘牌”
.....
老祝的嚴格是出了名的,說話辦事向來斬釘截鐵。
老祝常說:“標準要求的下限就是不可逾越的紅線,絕不可以放過任何制造缺陷、技術偏差以及潛在的質量問題,嚴防不合格品出廠,要為所檢驗的設備負責。”時間久了,他也逐漸變成了供應商眼里的“黑臉包公”。誠如說的這樣,在青山項目材料檢驗中,老祝發現供貨商供貨的鍍鋅型材鋅膜厚度達不到標準要求,堅持整改,直到廠家更換了原材料,檢驗合格后,才準許廠家包裝發運。
這個老祝“萬事通”
作為監造人,“腹有標準氣自華”,工作的依據就是要以標準規范為武器和抓手。
作為材料監造主管,老祝對材料的標準十分熟悉,幾乎做到了把相關標準藏于“腹中”,就像哆啦A夢機器貓的四次元口袋,用到哪個,可以隨時拿,隨時用。
老祝不僅對材料標準駕輕就熟,他還把監造方面其它專業的標準分門別類,建立了一個檢驗標準庫,供監造事業部的檢驗人員使用。老祝本人對標準真正做到的耳熟能詳,說起來頭頭是道,管道20#鋼采用GB/T3087標準,20G采用GB/T5031標準,鍍鋅鋼管采用GB/T3091標準;鍍鋅材料采用GB/T13912標準......運用起來,手到擒來,輕車熟路。
老祝是個“活字典”。身邊領導、同事不管誰遇到部門職責、程序的問題、設備材料檢驗中的標準規范問題、IBR認證方面的問題,還是設備檢驗中遇到無損檢測方面的問題,大家都愿意向他咨詢,老祝更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老祝之所以獲得大家的信任,與他對專業知識的孜孜以求不無關系。盡管平日的監造工作繁忙,但他的業余時間還是大多都分攤在了對專業知識、技術標準和各種檢驗程序的學習上,老祝宿舍的燈光總是午夜才熄滅,無論多么工作多么繁忙,身體多么疲乏,每天始終堅持看書學習,這也是他幾十年來持之以恒保持下來的好習慣。也正是這種努力和堅持,老祝成為公司最早考取國家注冊設備監理師的成員。
這個老祝“能善戰”
如果說“老牛自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是對勤勤懇懇工作老同志的贊許,那么老祝就是帶著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感,在夕陽重彩中令人敬佩的舞者。
盡管公司設備監造工作干了十幾年的業務,但一直缺少一紙資格證書,在外人眼里就是缺少一個“硬通貨”,對公司軟實力方面是一個缺憾。為滿足公司市場開發的需求,物資供應/物貿科技公司領下了“一定要取得火電設備乙級監理資質”的“軍令狀”,老祝再次披掛上陣。
接到任務后,老祝就像緊了發條似的,馬不停蹄的開始忙碌起來,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取證業務中去。他積極主動與國內知名監造公司的有關人員進行聯系、溝通,向兄弟部門取經,對如何取得單位資格證證書可謂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緊接著他又和部門分管領導一起西下西安,北上北京與有關專業方面的人員面對面的學習與交流,回來后又組織部門的專業人員一起編制取證方面的體系文件、匯集整理檢驗中的見證資料文件。
經過老祝的精心組織,2021年初,公司一舉獲得了國家設備監理協頒發的“火電設備乙級監理資質證書”。證書的取得不僅增加了公司的軟實力,也為公司下一步承接外部市場的監造業務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實現國家“3060”偉大目標,適應國家能源政策的大調整,公司的監造業務也將隨之改變,公司將申請光伏及風電的設備監理資質提上日程,老祝再次主動請纓,重整行裝再出發......
這個老祝“大擔當”
2020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來臨,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打響了抗擊冠狀病毒肺炎的阻擊戰,和平年代沒有硝煙,但沒有硝煙的戰場同樣考驗著每一個人,老祝作為部門一名老黨員,時刻沖鋒在第一線。
老祝積極響應黨和政府號召,保護好自己,防護好家人,不給國家添麻煩。自發的通過網絡給武漢慈善總會捐款,積極主動為國家的防疫抗疫獻出愛心,表達了對國家抗擊冠狀肺炎的支持。工作中他是部門的兼職宣傳員,疫情中他是部門的兼職防疫宣傳員,經常在部門工作群里發布一下國家防疫知識及防控手冊,分享自已防控冠狀病毒的心得,指導大家做好防護。
作為設備材料的檢驗員,因疫情的原因,不能到廠進行現場的見證檢驗,老祝就利用網絡及電話、郵件、信函、微信,做好與廠家的聯系及溝通,及時了解所分管廠家的上班狀態及設備的生產進度情況,在符合各地區政府疫情防控政策的前提下,適時督促各廠家生產;對于跨區、跨省的廠家利用QQ、微信視頻、照片等遠程方式對己制造完成即將包裝發運的產品設備進行檢驗和驗收。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老祝充分發揮模范先鋒帶頭作用,是部門里到崗上班最早的一員,不能到達生產現場進行檢驗,就充分利用網絡在線與各個廠家做好聯系與溝通,與現場項目部做好聯系和溝通,快速及時的處理設備材料的質量問題。病毒不能隔斷設備檢驗的進展,疫情擋不住工作的熱情,彰顯了他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作為一名監造老兵,老祝以“老驥”自居,他用吃苦耐勞,身先士卒的工作態度,把老工程人身上那種特有的嚴謹與專注演繹地淋漓盡致。無論風雨變遷,他都孜孜不倦,履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在一個個標注有“中國電建”字樣的工程上,書寫自己平凡而光輝的人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