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騫,現任中國電建集團市政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規劃師,正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1989年7月大學畢業分配到昆明院工作,自工作以來一線從事建筑設計、城市濱水空間規劃工作,先后主持完成百余項大中型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多個項目獲得集團和云南省的獎勵,個人多次獲昆明院先進生產者、安全先進個人表彰。
在他30年的設計之路上,不但鐫刻著踏實奮進的腳步,而且匯集了創新開拓的身影。近年來,王騫同志帶領團隊耕耘于企業轉型升級的新天地,在城市建設的協奏曲中,不斷譜寫著人文和諧,生態美麗的華章。
巧妙設計,賦予工程魅力
在春城昆明之北,坐落著目前亞洲幅寬最大(400m)、流量最大、規模最大的人工瀑布、全國網紅打卡地——昆明瀑布公園,這里清流激湍,花木繽紛,網友譽之為“文字無法形容的美麗”。作為昆明瀑布公園項目方案設計主創,王騫同志帶領團隊實地勘驗,反復論證,通過對昆明北部城市格局和生態基底的精心研究,提煉出“融合城市人文,彰顯生態魅力”的設計思路,獨具匠心地將惠民利民的水利工程,激活為城市靚麗的風景。
昆明瀑布公園是牛欄江引水入滇重大工程的入昆首發點,有盤龍江、金汁河、城市給水干管穿過,是集飲水通道、城市防洪、水質改善、河道整治、城市供水、景觀提升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設施,專業范圍廣,工程內容雜,設計難度大,王騫同志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融合各專業優勢,以強補強,并充分發揮作為建筑師的創作才情,點亮昆明瀑布公園美麗風光,以環境給予市民、游客藝術化的感受。
昆明瀑布公園項目先后榮獲2015年中國水土保持學會規劃設計專業委員會“水土保持與生態景觀設計評獎活動”特色小流域一等獎、中國電建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云南省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成為集團公司市政業務對外宣傳的一張靚麗名片,在綜合市政行業闖出了一條新路,是昆明院在水生態、水經濟、水文化領域繪就的鴻篇巨作,也是昆明院向市政板塊轉型的重要里程碑。如果把昆明瀑布公園比作美化春城山水格局的一幅畫卷,那么王騫同志的精妙設計和匠心打造一定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超前規劃,激發城市活力
在綜合城市空間設計項目中,規劃引領往往可以在戰略高度上取得先機,王騫同志堅持匠心謀劃,帶領團隊在項目中的成功實踐,便充分佐證了這一點。
作為昆明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巫家壩中央公園建設項目占地約5070畝,建成后將成為亞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四的國際級CBD公園,其意義之重大、設計要求之高,都不言而喻。參加昆明巫家壩中央公園規劃設計競標的有多家國際公司,其中不乏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EDSA+云南省設計院集團勘察院聯合體、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CPG聯合體等業內頂尖強手,競爭異常激烈。王騫同志以“致廣大,極精微”的構思方式入手規劃設計,宏觀層面上將交通疏導、水脈優勢、生態導向、發展戰略等要素協調統籌,微觀層面上以尊重生態、擁抱自然為觀念支撐,堅持“為人而設計”的理念,使設計貼合人的行為和心理感受,帶領團隊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力克強勁對手,成功中標該項目,締造出一個地下空間和地上公園完美結合,生態水體公園和城市有序結合的城市綜合空間設計精品。
同樣精彩的空間規劃,在河北邯鄲滏陽河(冀南新區段)生態河道綜合治理規劃競賽中,王騫同志帶領團隊克服了時間緊、任務重、內容繁的困難,戰勝其他五家國內頂級單位成功勝出。其致勝的“法寶”之一,便是他結合多年沉淀,立足項目實際,首次創新提出的“生態為本底、水系為脈絡、景觀為形象、文化為靈魂、城市驅動為目的”的規劃理念,這一理念得到政府各方的高度認可,為下步項目落地打好堅實的基礎。
投身灣區,開拓轉型市場
2017年昆明院實施戰略轉移,在廣東珠海成立中國電建市政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王騫同志放棄舒適的生活,積極響應,遠離家人,從云南昆明來到廣東珠海,開始了二次創業。面對炎熱的氣候、陌生的環境等新挑戰,他克服困難,帶領團隊積極適應粵港澳大灣區的高節奏、快步伐。近年來,隨著規劃設計行業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殘酷,各類項目競標如高手過招,勝負只在毫厘之間,卻能對企業項目經營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此局面之下,王騫同志將自己近三十年的設計心得,轉化為企業開拓市場的競爭利器,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珠海橫琴海綿城市第一批示范項目總承包(56億)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海綿城市項目,在投標過程中,王騫同志和團隊一起奮戰,時常徹夜加班,對投標方案不斷進行修改、完善,以“對城市自然美學的延展”的高站位驅動設計,最終成功中標。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積極吸取了業內領先地區的新理念,與業主和政府反復溝通、討論,精益求精,構建了一個集山水、林田、湖草及生物多樣性于一體的生命共同體,從山體到城市再到海岸綿延橫琴新區的生態景觀帶,建成了山體步道、生態旱溪、山腳濕地公園、雨水花園、生態排洪渠、海綿城市道路一整套真正海綿城市完整系統,極具觀賞和研究價值。
在珠海富山第一凈水廠EPC項目(8億)中,王騫同志和團隊一起奮戰,創造性地提出半地上生態花園式凈水廠設計手段,實現了廠房在地下,地面是生態花園的建筑格局,打破了傳統凈水廠污濁的形象,把凈水廠、生態園、科教基地合為一體,最終成功中標并實施。
2020年7月,正值廣州酷夏,王騫同志帶領團隊奮戰廣州黃埔5G產業園EPC項目(26億)投標,通過團隊加班加點、密切配合,做出有創新、有內涵的工作成果,緊密結合國家新基建產業布局趨勢,終于成功中標。項目面積達到53萬平方米。這是昆明院的第一個新基建產業園項目,是昆明院第一個落地大灣區的智慧園區,將為公司的轉型,大灣區戰略發展進一步筑實基礎。
此外,在深圳東部灣水系綜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河南舞鋼城市基礎設施提升EPC項目二期工程(22億)、河北井陘縣冶河綜合治理EPC項目(2.3億)、云南昆明高新區火炬大廈及廣場規劃項目等公開競標項目中,王騫同志和團隊一起努力完成高質量成果,均成功中標。不得不說,其中王騫同志提出的“提高站位、順勢而為、生態治理、綜合利用、綜合提升城市品質”的理念,無疑是贏得市場的認可的關鍵,這一些項目的成功中標和實施,有力地昭示著規劃引領完全可以轉化為切切實實的企業效益。
服務區域總部,助力集團發展
隨著集團區域發展戰略的不斷深入,王騫同志積極響應,主動融入,帶領團隊充分發揮規劃引領的優勢,服務區域總部開拓增量市場,以一系列項目的實施,帶動了集團內成員企業的協同發展。在高端切入的規劃策略引領之下,珠海橫琴海綿城市第一批示范項目總承包(56億)得以順利實施,帶動了水電九局的在南部區域市政工程領域的開拓,通過廣州黃埔5G產業園EPC項目(26億)的開展,促進了水電六局在新基建產業園建設方面的業務發展;同樣,伴隨著河南舞鋼城市基礎設施提升EPC項目二期工程(22億)、沈陽北沙河、大連馬欄河、青島上合園區水系治理等項目的推進,規劃設計取得的市場先機也進一步助力了水電六局等兄弟單位在北方區域的業務增長。
在中國電建集團的發展的大布局中,王騫同志始終要求自己打開眼界、立足長遠,全心全意服務打造成員企業與區域總部的價值創造共同體,以規劃為引領,項目為抓手,為實現集團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斷努力。
勤學篤行,不忘赤子初心
王騫同志工作30年來,實干篤行,在企業轉型中有站位有格局,認真踐行規劃為引領的戰略思想,帶領團隊不斷努力前行,以實干帶動許多項目的落地實施,實現了昆明院設計中多個“首次”和“第一”的突破,在業務團隊技術進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市場競爭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王騫同志任項目設總的中國電信關上業務大樓項目中,他帶領團隊戰勝設計中遇到的航空限高的困難,通過精準計算把整體空間利用最大化,并在建筑中創建空中花園,將景觀空間引入室內,同時解決了電梯廳自然采光難題。這一項目獲云南省優秀建筑設計一等獎、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為昆明院民建項目首例,社會效益顯著。
作為三峽集團昆明三峽大廈項目設總,王騫同志和團隊攻克了復雜建筑功能綜合體的問題,通過模塊化的精準推算,有序組織了大量的專業調度大廳、綜合辦公空間、大跨度活動空間等。這一建筑規模10萬平方米,建筑高度120米,是昆明院目前完成的最高建筑物,獲得了云南省領先設計獎殊榮(項目正在申報魯班獎階段)。他擔任項目設總的普洱機場候機樓項目是昆明院承接的第一個空港建筑設計,因業主投入資金十分有限,建筑功能的特殊性又要求室內大空間,王騫同志通過空間比選,促進各專業充分協作,實現了用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的最大空間,建筑造型舒展大氣,成為當地標志性建筑。
王騫同志一直勤于思考,樂于探索,秉承“設計是為了人”的初心,不斷打磨努力突破,積極把學習成果與工作實踐相結合,注重設計心得與經驗的積累。他以勤奮與鉆研,率先通過考試取得了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職業資格,獲得《一種循環符合能源與高層建筑一體化集中供熱統》發明專利。在日常工作中,王騫同志始終堅持徒手繪制大量的草圖來進行方案推演,通過這一建筑師、規劃師的特有技能錘煉,既提高了團隊工作效率,還增強了設計師的“內功”。他還以自己的鉆研熱情,帶動團隊不斷學習,緊跟、甚至引領行業發展趨勢。
近年來,王騫同志致力于大灣區及新興區域多元業務的拓展,切實踐行規劃引領,不斷創新發展,帶動項目落地,他提煉出的“以城市決策者的角度去思考,綜合性去做規劃,抓住水脈提升城市品質,讓工程更富魅力。同時關注生態環保、低碳低維護、生物物種多樣共存”的理念,得到了多地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認可,成為了昆明院在相關業務領域的知識財富。
目前,王騫同志正帶領團隊進行礦坑綜合利用研究,“礦坑+抽水蓄能+風光一體+生態景觀+文化旅游+地質安全+智慧礦坑”的創新思想,旨在將把礦坑變廢為寶,土地價值最大化,研究成果的轉化將會大力提升未來市場的拓展空間。王騫同志的學習,始終與實干緊密結合,一直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動力。
王騫同志三十年匠心沉淀,鍛造出“規劃引領、生態優先、尊重自然、以人為本”的規劃設計利器,在規劃設計行業的市場競爭中勇往直前,他將以一個奮進者的形象,一如既往為昆明院的轉型升級業務發展奉獻著汗水和智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