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了《關于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發改能源〔2019〕19號,以下簡稱“本通知”),風電、光伏平價上網正式官宣。通知內容可圈可點,引起行業人士熱議。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
發改能源〔2019〕1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經信委(工信委、工信廳),各國家能源局派出機構,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內蒙古電力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中國華潤集團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
隨著風電、光伏發電規模化發展和技術快速進步,在資源優良、建設成本低、投資和市場條件好的地區,已基本具備與燃煤標桿上網電價平價(不需要國家補貼)的條件。為促進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提高風電、光伏發電的市場競爭力,現將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的有關要求和支持政策措施通知如下。
一、開展平價上網項目和低價上網試點項目建設。各地區要認真總結本地區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經驗,結合資源、消納和新技術應用等條件,推進建設不需要國家補貼執行燃煤標桿上網電價的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試點項目(以下簡稱平價上網項目)。在資源條件優良和市場消納條件保障度高的地區,引導建設一批上網電價低于燃煤標桿上網電價的低價上網試點項目(以下簡稱低價上網項目)。在符合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可再生能源建設規劃、國家風電、光伏發電年度監測預警有關管理要求、電網企業落實接網和消納條件的前提下,由省級政府能源主管部門組織實施本地區平價上網項目和低價上網項目,有關項目不受年度建設規模限制。對于未在規定期限內開工并完成建設的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項目核準(備案)機關應及時予以清理和廢止,為平價上網項目和低價上網項目讓出市場空間。
陽光解讀:受制于對可再生能源補貼的依賴,以往風、光新能源項目建設受到嚴格的規模管理控制,隨著電價退坡機制的推行,未來開展的平價上網項目和低價上網項目將不受建設規模限制,拿到投資主管部門核發的項目立項文件即可開展項目建設,但具體組織實施有待于地方省級能源主管部門進一步出臺相關具體化規范文件,本通知的下發是繼531新政后為地方自行組織平價上網項目又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二、優化平價上網項目和低價上網項目投資環境。有關地方政府部門對平價上網項目和低價上網項目在土地利用及土地相關收費方面予以支持,做好相關規劃銜接,優先利用國有未利用土地,鼓勵按復合型方式用地,降低項目場址相關成本,協調落實項目建設和電力送出消納條件,禁止收取任何形式的資源出讓費等費用,不得將在本地投資建廠、要求或變相要求采購本地設備作為項目建設的捆綁條件,切實降低項目的非技術成本。各級地方政府能源主管部門可會同其他相關部門出臺一定時期內的補貼政策,僅享受地方補貼的項目仍視為平價上網項目。
陽光解讀:以往新能源項目的落地,部分地區往往會設置某些捆綁條件,例如要求企業在當地布置上下游產業鏈、采購指定電氣化設備等,這不僅有悖于市場化運作管理,同時也涉嫌違犯反壟斷法所禁止的行政壟斷行為。本通知下發旨在破除市場化的壁壘,還企業予更加自主的投資決策權;此外,地方政府可考慮本地推行平價上網項目的實際情況,而適時出臺相應地方補貼政策應是投資者應重點關注的內容,享受地補的項目同樣視為平價上網。
三、保障優先發電和全額保障性收購。對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和低價上網項目,電網企業應確保項目所發電量全額上網,并按照可再生能源監測評價體系要求監測項目棄風、棄光狀況。如存在棄風棄光情況,將限發電量核定為可轉讓的優先發電計劃。經核定的優先發電計劃可在全國范圍內參加發電權交易(轉讓),交易價格由市場確定。電力交易機構應完善交易平臺和交易品種,組織實施相關交易。
陽光解讀:棄風、棄光狀況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區,盡管2006年施行的《可再生能源法》已對新能源電力收購規定了強制全額收購制度,但實際情況不盡如人意,未來新能源電力的消納問題前景仍然不明。本通知的下發以確認“保障優先發電和全額保障性收購”原則,將有助于投資者建立市場信心。但不可忽略的是,新能源行業大量的存量項目,將和平價上網項目、低價上網項目一樣面臨消納問題,為此,投資者在布局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和低價上網項目時,應對當地電力消納做好調研。
四、鼓勵平價上網項目和低價上網項目通過綠證交易獲得合理收益補償。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和低價上網項目,可按國家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管理機制和政策獲得可交易的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以下簡稱綠證),通過出售綠證獲得收益。國家通過多種措施引導綠證市場化交易。
陽光解讀:采用“綠證”市場化交易機制,不再使用之前的“固定電價補貼”,有助于發電企業擺脫對國家補貼資金的依賴,未來隨著綠證和配額制的逐步推行,相信平價上網項目和低價上網項目通過綠證交易獲得合理收益補償應是可以預期的,但綠證交易大量概率會導致補貼的降低。
五、認真落實電網企業接網工程建設責任。在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和低價上網項目規劃階段,有關省級能源主管部門要督促省級電網企業做好項目接網方案和消納條件的論證工作。有關省級電網企業負責投資項目升壓站之外的接網等全部配套電網工程,做好接網等配套電網建設與項目建設進度銜接,使項目建成后能夠及時并網運行。
陽光解讀:在本通知下發之前,國家出臺的諸多規范性文件中均對電網企業應投資涉及接網的全部配套電網工程存有規定。本通知重申電網企業應負責投資項目升壓站之外的接網等全部配套電網工程,似乎不足以打消新能源發電企業的疑慮,期待更加強有力的政策文件出臺。
六、促進風電、光伏發電通過電力市場化交易無補貼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會同有關單位組織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工作。鼓勵在國家組織實施的社會資本投資增量配電網、清潔能源消納產業園區、局域網、新能源微電網、能源互聯網等示范項目中建設無需國家補貼的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并以試點方式開展就近直接交易。鼓勵用電負荷較大且持續穩定的工業企業、數據中心和配電網經營企業與風電、光伏發電企業開展中長期電力交易,實現有關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無需國家補貼的市場化發展。
陽光解讀:推行電力市場化交易是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201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積極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進一步完善交易機制的通知》,該文指出要支持電力用戶與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核電等清潔能源發電企業開展市場化交易,本通知的下發亦是對前述內容的重要回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