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網訊:日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在我國南方某風場發現,由于受到凍雨等極端氣候影響,數架風機已經因故障停止發電。據現場負責人介紹,風機遭遇凍雨后,內部液壓裝置可能損壞,維修十分困難。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新增并網風電裝機1500萬千瓦,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1.65億千瓦,占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9.3%。隨著我國風電裝機容量擴大,正催生出一個巨大的風電后市場。
所謂風電后市場,即風機的運營與維護。隨著我國風電平價上網時代的日益臨近,這必然對風電度電成本提出更為苛刻的要求,運營與維護則決定了風場的盈利能力。而風電在運營維護過程中已暴露出眾多現實問題亟待解決。
◆◆市場之巨◆◆
我國用了短短數年走過了歐美國家數十年才完成的風電發展之路。中國風電發展的速度之快,遠超想象。自2007年以來,風電產業一直是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產業之一,增長率曾長期保持在30%,而且預計未來風電裝機規模將持續擴大。
原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謝長軍指出:“預計未來三年,中國風電市場將保持理性的規模增長,平均每年新增陸上風電15-18吉瓦左右,每年新增海上風電1吉瓦左右,兼顧增量規模與存量效益。”根據風電裝機規模的發展趨勢,預估風電運維市場將潛力巨大。
風電場收益取決于風機在20年~25年全壽命周期內給投資者所創造的價值,但風機質保期通常只有5年。若要風機能夠實現價值最大化,必須在運維方面加大投入。業內相關人士預測,到2020年,我國風電服務市場的總規模可能高達約1000億元。
對于市場的增速,丹麥著名風機制造商維斯塔斯有關負責人曾表示,幾年前這個領域的主要參與者只有兩三家,現在不斷有新的注冊公司進入,準備分食數千億元市場份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