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海上風電裝備綜合產能最大的基地之一,鹽城大豐依托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著力構建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生態圈,突破風電核心關鍵技術,打造產業人才高地,將強勁的海風轉化為綠色、新型的能源動力,為大豐這座沿海綠城再添“含綠量”。
鏈式發展 龍頭企業搶灘布局
隨著金風科技、中車電機等風電行業領軍龍頭企業搶灘大豐沿海,形成了風電整機及相配套產業研發制造及運維服務“一條龍”的全產業鏈條,鹽城大豐已成為江蘇打造“海上三峽”名副其實的主戰場。
自金風科技落戶江蘇大豐風電產業園,隨之吸引了中車電機、雙瑞葉片、錦輝機艙罩、雙一模具、寶誠重工結構件等一批產業鏈關鍵企業集聚,形成年產風電機組1200臺(套)的能力。
以金風科技為龍頭,推動16MW以上風機研發設計,帶動風電產業上下游關聯企業集聚,做大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生態圈。圍繞研發實驗、裝備制造、海洋工程、輸配電、運維服務、人才培養等,主攻軸承、齒輪箱、電控、法蘭等關鍵部件企業,做強海上施工、風場運維等業務,促進海上風電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
截至目前,大豐風電產業園建有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新能源科創園、金風科技大型直驅永磁海上風電機組檢測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江蘇中車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分中心等國家、省級科技創新平臺16個,已累計取得專利750余件,牽頭完成了4項國家級重點項目和5個省級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圖源:大豐融媒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讓大豐成為江蘇乃至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條件最好的區域之一,這也讓能源巨頭們慕名而至。大豐風電產業園把海上風電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建成國內集聚度最高、產業鏈最為完整的風電裝備特色產業基地之一。
轉型升級 產業向深遠海“進擊”
向深遠海進擊,已成為鹽城海上風電產業的轉型升級方向之一。
作為全國首個由地級市國企開發建設的海上風電場,鹽城國能大豐H5#海上風電場,位于大豐港水域港界外,太平沙北側,輻射沙洲北端,場區中心離岸距離約67公里。
圖源:中國大豐港
該項目是江蘇大豐區域2021年海上風電建設高峰期間,首個完成吊裝工作的項目,也是首個完成并網調試上網的項目。項目屢次收獲喜人的運行成績:2022年在全年風況較往年下降的情況下,實現年度發電量6億千瓦時,超額完成全年發電任務,投產第一年就創造了發電量超可研設計值的成績,并在2022年全年江蘇省海上風電生產運行指標對標評比中位列前三名。2023年,項目成績繼續突飛猛進,僅上半年便實現總發電量超3.16億千瓦時,平均可利用率達99.8%。
據了解,國能大豐H5海上風場總裝機容量206.4兆瓦,與同規模的火電廠相比,每年可減少消耗標準煤約17萬噸,減少排放有害氣體約47萬噸、煙塵約1.7萬噸,對全市踐行“雙碳”目標、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風電場的GW184-6.45兆瓦海上機組搭載90米葉片,采用定制化降載策略及技術方案,通過貫穿材料零部件、子系統、整機、場網環節的四級實驗驗證體系嚴格檢測,在保障機組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能顯著提升發電效益。該機組被世界風電權威媒體評為2020全球海上風電機組TOP10。
2024年2月,江蘇鹽城國能大豐H5#海上風電場單月發電量達8118萬千瓦時,同比增長68%,風場等效滿負荷利用小時數396小時、風機利用率99.95%,兩項指標創江蘇省大兆瓦風電機組歷史最好水平。
產教融合 激活產業“源動能”
市(縣)域產教聯合體建設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一體、兩翼、五重點”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是職業教育與區域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的重要載體。
江蘇金風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風電設備制造商、風電行業的“領軍者”和上市公司,與鹽城工學院合作共建的鹽城工學院大豐新能源產業學院自2020年9月正式揭牌開班以來,已累計培養9個專業1600余名學生,是國內風電產業園區中唯一實質性運營的新能源產業學院。
2024年5月,江蘇省教育廳公布江蘇省2024年市(縣)域產教聯合體培育單位名單,大豐經濟開發區、江蘇金風科技有限公司和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共同參與組建的“鹽城海上風電裝備產教聯合體”成功入選。
“鹽城海上風電裝備產教聯合體”的入選證明了大豐在海上風電領域有著突出表現。隨著新能源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示范的深入推進,大豐風電產業園推進產業鏈式發展,把更多高質量的創新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
截至目前,大豐風電產業園建有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新能源科創園、金風科技大型直驅永磁海上風電機組檢測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江蘇中車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分中心等國家、省級科技創新平臺16個,已累計取得專利830余件,牽頭完成了4項國家級重點項目和5個省級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文/湯心慈
資料來源:大豐日報、鹽阜大眾報、大豐融媒、YCTV鹽城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