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地處廣東東南沿海的汕頭,坐擁獨特的地理位置、絕佳的自然稟賦,是全國五大海上風電基地——粵東基地的主陣地,發展海上風電產業潛力巨大、前景廣闊。近日,汕頭市友好代表團的東南亞之行,遠赴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第一次攜汕頭海上風電走出國門“下南洋”,就打響了汕頭風能品牌,有力助推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建設。
在東南亞期間,市發改局、汕頭市風能協會馬不停蹄,參加中泰風電產業合作交流會、印尼可再生能源展會,訪問泰國海灣能源公司、印尼力公司等能源龍頭企業,以及能源主管部門和相關行業協會,就風電領域加強技術交流、項目開發和人才培訓,共同促進能源轉型等方面進行探討交流。泰國風能協會與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簽署了《中泰風電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
談及此行,市發改局副局長王偉平難掩興奮告訴記者,東南亞有大量的華人華僑,出訪期間感到他們對家鄉正在大力打造的國際風電創新港,以及整個海上風電產業有濃厚的興趣,其中有兩三個僑團和企業,包括印尼的國家電力公司都有意愿與汕頭繼續洽談。上海電氣風電廣東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全景作為代表團成員之一也參與了推介活動,他表示,希望以此次交流會為契機,以汕頭為橋頭堡,以國際風電創新港建設為戰略支撐,積極推動風電等新能源領域深度合作,助力汕頭風電產業走向國際化。
海上風電是我國新時期能源轉型、高端裝備制造的重要支撐。過去十余年,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支持、技術的不斷創新、產業鏈的不斷完善等,我國已經迅速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市場。在東南亞,多個國家也開始探索海上風電產業發展。
“當前東盟經濟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面臨能源缺口以及能源結構新舊轉型壓力,同時東盟國家風、光資源蘊含儲量較大,可以說風電等新能源市場前景是較為廣闊的。”王全景指出。“我們不光要推廣設備,還要將開發建設以及風電場建成之后的運行維護等服務也一并推廣。”汕頭市風能協會秘書長單位汕頭鑒衡檢測認證有限責任公司法人代表張宇告訴記者,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主打的服務輻射范圍是2000公里,剛好可以輻射到東南亞地區,相信當未來這些國家和地區實施新能源戰略的時候,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會是他們的重要合作伙伴。
汕頭作為海洋資源大市,海上風電規劃裝機容量全省占比最大,達到3535萬千瓦。在汕頭加快構建“三新兩特一大”產業格局的背景下,“汕頭風能”這張名片不斷出新出彩,與東南亞國家在風電領域的合作大有可為。王偉平表示,下一步合作主要是以汕頭的風電全產業鏈產品和汕頭國際創新港產品,服務東南亞海上風電、陸上風電的開發。同時希望把各自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把汕頭風電、中國品牌推向世界。
記者手記
產業合作打造共建
“一帶一路”汕頭樣本
當前,汕頭謀劃推動6000萬千瓦海上風電開發,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建設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瞄準“打造2000億元新能源產業集群”清晰目標。這是我們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市、產業強市”的具體實踐,也是我們盡早實現“雙碳”目標、推動汕頭風電走向世界、服務全球的核心路徑、重要機遇。
此次,汕頭與東南亞在新興產業領域展開交流洽談,是一次合作方式的創新,更是一次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雙贏的探索。“以僑為橋”是口號,更是行動。我們相信,未來汕頭將奮力搶占新能源行業科技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開啟汕頭與東盟深化新能源領域合作新篇章,在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打造出汕頭樣本。
來源:汕頭發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