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火電機組狀態檢修項目在內蒙古公司電力分公司通過驗收,此系統正式運行尚屬國內首例。
火電機組狀態檢修項目是集團公司火電產業聚焦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是一項跨學科領域的先進技術,顛覆了火電機組定期檢修的傳統理念。與傳統的常態化檢修不同,它是在深入分析設備機理的同時,利用先進測量、人工智能等技術,將電廠中無處不在的感知系統,與先進的數據融合方法、大數據分析模型相結合,融入到電廠的檢修業務中,最終實現從智能監測、智能分析、智能診斷到智能策劃、作業反饋的全方位智能化檢修體系閉環,達到推進火電檢修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成效。
作為集團公司試點單位的內蒙古公司一直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分管火電副總經理親自負責,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推進項目建設,經過投產時間、利用小時、人員狀況等多角度綜合對比,確定電力分公司7、8號機組作為試點單位,選取板塊技術骨干,分專業成立了86人的專家組,在上海成套院的配合下,整理歷史故障700多條、診斷策略2600多項,實現了48個功能塊、323個子模塊全部上線運行。
電力分公司結合霍林河循環經濟機組運行周期長、負荷率高、檢修時間短等特點,確定了鍋爐、汽輪機、發電機及電氣設備、輔機四大狀態檢修模塊,新增981個測點,62套監測診斷設備,涵蓋數據采集、數據存儲、分析計算、故障診斷和檢修策劃等功能,擁有設備數據、算法配置、事件管理三大數據中心,包含故障知識、規則及檢修項目三大數據庫,為高質量完成機組狀態檢修奠定了堅實基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