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闊的黑龍江大地上,氣溫已降至零下20攝氏度,但在雙鴨山寶清縣內的一座電廠卻燈火通明,機器的轟鳴聲響徹著東北大地,猶如一顆明珠閃閃發光。
坐落在縣城以東40公里的國神集團寶清電廠集控室內,有一群人他們渾身上下都是煤塵,工作服已分不清顏色,他們兩眼通紅,表情凝重,都在注視著一個數據--機組負荷。此時已經是1月13日清晨6時,看著機組負荷逐漸上升,他們被煤粉涂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此時他們混身上下只有牙齒是白色,他們就是該廠臨時組建的1號機組#1、#3、#5、#7給煤機搶修突擊隊隊員,他們剛剛經歷了一個電廠生與死的博弈,經過他們的努力,機組目前平穩運行,各項指標正常。
在機組168小時第四天的關鍵時刻,該廠黨員干部和一線的檢修員經過12個小時的奮戰,用自己的擔當和使命鑄造了一個檢修奇跡,為機組順利完成168小時試運提供了有力保障。
故障突發,消缺迫在眉睫
1月12日晚上6時30分,一陣急促的電話聲打破了平靜,運行值長接到報告“1號機#1、#3、#5、#7給煤機電流存在異常現象,給煤量不平穩”,值長立即將問題報告給試運指揮部,該廠值班領導沖出指揮部值班室,立即到達現場,發現刮板給煤機出現了粘煤漂鏈現象,給煤機電流在增長,煤量在減少,磨煤機跳磨的情況隨時發生,機組燃煤不穩定,負荷下降,隨時會出現停機。該廠值班領導立即決定,對4臺給煤機連夜分段進行搶修,確保機組168期間對負荷的要求。
給煤機是火電廠輸煤系統的重要設備之一,它直接影響煤炭的入爐量,影響著機組的燃料供應,給煤機無法正常運行,會造成機組燃料供應不足,機組負荷下降甚至停機停爐,嚴重影響機組的168小時試運,是機組168小時試運成敗所在。
迎難而上,發揮鐵人精神
該廠領導沉著應對突發問題,合理計算機組用煤量,結合當前數據,對設備缺陷進一步確認。值班領導下達檢修指令,要求要精心調整穩住負荷,同時,分時段先對重點問題突出的給煤機進行停機搶修,對狀態好的給煤機增加輸煤量,確保機組負荷量保持平穩。精準的指揮為后續搶修時間合理調配提供了保障。
為了使缺陷盡快得以消除,值班領導親自挑兵點將,組織施工單位、技術人員及工程人員成立了專業攻堅突擊隊,在攻堅協調會上,他激動的說“機組能否順利通過168已命懸一線,作為黨員,關鍵時刻我們要挺得住,豁得出,要發揮鐵人精神,迎難而上,負重前行,確保機組穩定運行”,會上確定了給煤機搶修不間斷作業的作業方案,成立了多個小組,并對各組職責進行明確分工,安監人員進行安全交底,運行人員全力配合。
急中生智,雙“手”創造奇跡
該廠技術人員將調試期間的問題和外廠的故障處理經驗進行學以致用,及時對現狀進行了分析,確定故障可能產生的原因,并根據分析的原因制定了合理的消缺方案。
按照常規,給煤機檢修要先對存煤進行清理,需要合適的工具才能進行,因為工具有限,造出合適的工具需要10多個小時。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效益,為了盡快恢復設備安全運行,降低損耗,在保證安全的全提下,現場人員采取最古老的方式,用手去挖煤,一捧一捧的將給煤機的存煤全部挖出,在沒有合適的工具下,短時間內將存煤清除,變不可能為可能,為設備順利搶修爭取了寶貴時間。
爭分奪秒,汗水換來成功
“搭設臨時圍欄,拆卸頂蓋螺栓,更換損壞零件”搶修工作依照原定的搶修方案有條不紊的進行。該廠主要領導帶領技術人員實際深入現場,逐臺給煤機解決問題。在狹小、悶熱的空間里,一干就是一夜,流汗、口渴、疲勞,突擊隊員們都沒有一絲絲的放松,他們深知這是和時間賽跑,是一場無聲的急救。
搶修過程中,突擊隊員需要忍受著極其惡劣的工作環境。該廠生技部、工程部、維護部專業隊員面對困難,沒有退縮。經過12個小時的連續奮戰,對缺陷部位進行了消缺,搶修后給煤機運行正常,保證了機組168期間的負荷率。
1月13日6時,給煤機搶修告一段落。緊張了1個晝夜的神經終于放松下來,畫面中沒有想象的歡呼雀躍,每個人疲憊的臉上僅僅出現了一抹會心的微笑。在該廠上下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踐行“兩學一做”的過程中,緊隨習近平總書記“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偉大號召,他們知道,這次搶修不過只是工作的一部分。降缺陷,改善設備運行狀況,是下一步工作持之以恒的目標。未來,他們將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投入到機組消缺工作當中,為公司安全生產和降本增效做出積極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