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系嚴整、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深刻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根本性、方向性、戰略性重大問題,為各類企業在新征程上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作為關系國計民生和能源安全的火力發電企業,我們正處于能源革命深刻演進、電力體制改革縱深推進、行業發展格局加速重構的關鍵時期。深刻領會、全面把握、自覺踐行習近平經濟思想,找準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和方向,堅定不移走綠色、智能、高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不僅是必須肩負起的政治責任,更是我們克服當前挑戰、贏得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深化思想認識,把握根本遵循,明確高質量發展時代方位
當前,全球能源轉型浪潮澎湃,我國“雙碳”目標引領能源結構持續優化,新型電力系統加速構建。在這一歷史性變革中,火電企業的發展環境、使命任務、商業模式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深刻調整。習近平經濟思想,特別是其中關于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能源安全新戰略等重大論述,為我們廓清迷霧、把準方向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
一要深刻理解堅持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但新時代的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對于火電企業而言,這意味著必須徹底摒棄過去單純追求規模擴張、電量增長的傳統路徑,將發展重心轉移到質量和效益上來。要牢固樹立并完整、準確、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將其貫穿于企業戰略規劃、投資決策、項目建設、生產運營、內部管理的全過程各環節。必須推動發展方式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依賴資源消耗轉向依靠技術進步和效率提升,從粗放增長轉向集約高效。具體而言,就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機組運行的經濟性、環保指標的先進性、能耗水平的先進性,以及綜合能源服務的增值性,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
二要準確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對能源電力行業提出的新要求。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需要堅強可靠的能源保障體系作為支撐。火電作為當前我國電力供應的“壓艙石”,其基礎性保障作用在相當長時期內不可或缺。但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進程中,隨著風電、光伏等間歇性、波動性電源占比快速提升,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面臨新挑戰,火電的角色定位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將從過去的電量供應主體,逐步轉向以提供靈活調節能力和可靠容量支撐為主的“安全保障型”電源。這一轉變是系統性、根本性的,要求我們必須立足電網需求和能源安全大局,主動適應角色轉換,加快技術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在保障電力穩定供應、促進新能源消納、提升電力系統韌性中實現自身價值的重塑與提升。
三要堅決扛起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責任。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作為能源央企的基層單位,我們必須胸懷“國之大者”,將保障能源電力安全可靠供應作為首要職責和立身之本。這不僅要求我們持續強化安全生產管理,確保現有機組的安全穩定長周期運行,堅決杜絕重大及以上事故,筑牢安全生產防線;更要求我們通過實施機組靈活性改造、智能化升級,顯著提升對電網的快速響應能力、調峰調頻能力和頂峰出力能力,有效平抑新能源波動,為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發展保駕護航,在更高水平、更可持續的維度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同時,要積極參與電力市場建設,通過市場機制發現價格、引導投資、優化資源配置,為能源電力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二、聚焦突出問題,凝聚轉型共識,探索高質量發展實踐路徑
面對煤炭市場價格高位波動、市場化交易電價競爭加劇、發電利用小時數承壓、環保約束持續趨緊、碳減排要求不斷提高等現實挑戰,消極觀望沒有出路,畏難退縮更沒有未來。唯有主動轉型、銳意改革,才能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凝聚起全員攻堅克難、轉型發展的強大共識,并付諸扎實行動。
一要聚力技術升級與智能化改造,激活存量資產新動能。存量火電資產是我們轉型發展的基礎盤和主陣地,其健康水平和運行效率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根基。要大力推進現役機組,特別是接近或超過設計壽命機組的綜合性技術改造和延壽評估工作,在確保安全環保達標的前提下,應用高溫新材料、高效燃燒、深度減排等先進技術,充分挖掘其潛在價值,延長經濟服務壽命,降低供電煤耗和污染物排放強度。要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浪潮,廣泛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加快推進智慧電廠建設,實現設備狀態智能監測與預測性維護、運行優化智能控制、故障診斷智能預警、安全管理智能防控、燃料管理智能協同,全面提升設備可靠性、運行經濟性、本質安全水平和勞動生產效率。要重點攻關和推進機組深度調峰靈活性改造,深度挖掘調峰、調頻、備用、黑啟動等輔助服務價值,積極參與電力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交易。同時,要積極拓展供熱、供汽、供水、固廢綜合利用等綜合能源服務,增加收入來源,并積極探索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前沿低碳化路徑的可行性示范,為未來應對碳約束做好準備,不斷拓寬盈利渠道,增強在復雜電力市場環境中的適應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二要發力業務拓展與綠色轉型,培育增量發展新優勢。在優化存量、提質增效的同時,必須大力布局增量,將發展新能源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企業戰略轉型的主攻方向和決勝未來的關鍵。要積極主動、千方百計獲取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資源,因地制宜發展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等調節性資源,積極參與綠電、綠證交易,努力打造“風光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互動等多能互補、協同優化的綜合能源供應基地。例如,要緊抓區域能源合作和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機遇,全力推進類似“風光火儲一體化”等標志性項目落地,積極協調解決項目開發、土地使用、電網接入、消納市場等關鍵環節的瓶頸問題。要組建專業高效的新能源開發、建設、運營團隊,完善項目管理體系和激勵機制,確保新能源項目從資源獲取、投資決策、工程建設到運營管理全流程的高質量、高效率推進,努力實現“建成即一流、投運即盈利”的目標。同時,要善于“無中生有”、創造機遇,通過轉變思維模式,充分利用廠區土地、屋頂、煤場、閑置廠房等存量資源,開拓分布式光伏、用戶側儲能、綜合能源服務等新的業務增長點,實現土地的復合利用和資產的增值創效。
三要著力燃料與成本精益管控,筑牢穩健經營壓艙石。成本控制是火電企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線,尤其在市場電價波動、燃料成本占比較高的背景下,精益化管理的重要性愈發凸顯。要動態跟蹤研判國內外煤炭市場變化,優化燃料采購策略、運輸方式和庫存結構,深化與大型煤企的戰略合作,拓展經濟煤種采購渠道,深化精細化入爐燃料結構調整技術經濟研究與應用,在確保安全環保的前提下努力降低綜合燃料成本。要建立健全以價值創造為導向的全面預算管理和全員、全過程、全要素的成本管控體系,強化資金精益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拓寬低成本融資渠道,優化債務結構,嚴控各項非生產性支出。要推動業務與財務深度融合,加強經營活動分析,建立經營風險、財務風險預警與防控機制,不斷提升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成本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確保企業在復雜嚴峻的經營環境中保持穩健運營和合理的盈利水平。
四要以人員轉型凝聚改革發展向心力。轉型發展是一場深刻的變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廣大職工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高度重視改革過程中的人員結構優化,堅持依法依規、公平公正、多措并舉的原則,通過向新投產的新能源、綜合能源等項目進行人員轉移、開展針對性的轉崗技能和新技能培訓、拓展新興業務崗位、搭建內部人力資源市場、鼓勵創新創業等多種方式,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序流動,確保職工隊伍總體穩定。要暢通管理、技能等多序列職業發展通道,搭建多元化成長平臺,完善與業績、貢獻緊密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激發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要加強思想引導和人文關懷,讓每一位職工都能在企業轉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自身價值,共享企業發展成果,確保隊伍穩定、人心凝聚,形成上下同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三、強化戰略引領,提升政治能力,確保高質量發展舉措落地見效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規劃啟航。推動高質量發展,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須增強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歷史主動精神,將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實踐要求全面融入企業發展戰略和日常經營管理工作,確保各項部署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一要高起點謀劃“十五五”發展規劃。 規劃的科學性是高質量發展的前提。要緊緊圍繞新發展理念、能源安全新戰略和“雙碳”目標要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深化改革為關鍵一招,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要著力點。規劃制定要深入分析宏觀形勢、政策導向、行業趨勢和自身資源稟賦、能力條件,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要堅持“增量崛起”與“存量變革”并舉,既要大刀闊斧發展新能源、儲能、綜合能源服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明確發展目標、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也要精耕細作推動傳統火電轉型升級,明確技術路線、改造時序和效益目標,實現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規劃要具有可操作性,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狀,確保戰略目標能夠層層分解、有效落實。
二要全面提升政治能力確保政令暢通。作為國有企業領導干部,必須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首要任務就是持續深入學習領會黨中央的政策方針和上級黨組織的決策部署,準確把握政策精髓和戰略意圖,自覺將企業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和行業進步的大局。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緊密結合企業所處地域、資源稟賦、設備狀況、人員結構等實際,創造性地抓好貫徹落實,確保各項政策要求不折不扣落地見效,決不能在執行中打折扣、搞變通、走過場。要建立健全督查督辦機制,對重點任務跟蹤問效,確保各項工作部署一抓到底、務求實效。
三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要充分發揮企業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確保企業改革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要不斷完善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的機制,厘清黨委在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的權責和工作方式,實現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有機統一。要大力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樹立注重實干、重視實績、群眾公認的選人用人導向,加強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要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和保障高質量發展。
新征程充滿光榮與夢想,新征程充滿挑戰與考驗。我們將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契機,持續深學細悟篤行習近平經濟思想,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勇于擔當作為,團結帶領全體干部職工,加快推動企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基層火力發電企業的新擔當新作為,奮力譜寫公司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