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用“13個堅持和完善”系統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第一個就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顯著優勢。國有企業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堅持黨組織對國有企業選人用人的領導和把關作用不能變。國有企業選人用人要堅持四個基本導向。
一、對黨忠誠、政治堅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講政治,是我們黨補鈣壯骨、強身健體的根本保證,是我們黨培養自我革命勇氣、增強自我凈化能力、提高排毒殺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保證”。領導干部對黨忠誠,理想信念堅定,對黨、對企業、對自身事業以及人民群眾負責,才能夠切實維護企業的發展利益,才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對于與黨離心離德,不能有效貫徹落實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的干部,信仰缺失、信念動搖,不信馬列信鬼神的干部,只對上負責,不考慮現實民眾需求和呼聲的干部,無論業務能力有多強,都要堅決予以剔除,因為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干部的政治性不強,將嚴重影響和破壞黨內的政治生態和企業的改革發展。
二、勤于學習、善于實踐
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化改革新布局、社會矛盾新變化,各種新挑戰紛繁復雜,對國有企業干部隊伍素質特別是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要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選人用人就不能只注重道德品質,還要保證德才兼備。領導干部要加強知識儲備,培養專業思維和專業素養,讓專業能力跟上新時代的節拍。企業基層黨組織要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并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單一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并不能有效提升黨員干部的綜合能力。國有企業要創新職工培養方式,推動績效考核科學化,增強干部職工的競爭意識。工作中具備危機意識,才能夠增強學習進步的動力,才能夠增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敢于擔當、積極進取
國有企業要把后備干部選派到改革發展的主戰場、生產經營的第一線、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培養鍛煉,引導后備干部在推進重要工作中總結經驗,在解決矛盾中增長才干,在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經受考驗。國有企業要大力弘揚“滴水穿石”精神,引導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一張藍圖繪到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一步一個腳印把各項工作推向前進。企業黨委要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讓踏實干事的干部實惠,形成勇于擔當、砥礪奮進的干事氛圍。領導干部敢于承認錯誤,勇于承擔責任,才能夠引領企業職工隊伍不斷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四、勇于開拓、不斷創新
要推動國有企業適應市場需求、轉變發展方式、依靠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就要研究建立健全國有企業激勵機制和考核辦法,充分調動領導干部和職工隊伍創新創造的積極性,增強企業創新內生動力。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國有企業里也在大力倡導創新,但一提到創新,一些領導干部就提一些華而不實、無法落地的想法。沒有深入鉆研政策的創新是“空想”,沒有充分立足實際的創新是“瞎撞”。國有企業要切實增強創新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圍繞改革攻堅、市場開發、生產經營、管理提升等方面推進方法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形成有依據、接地氣的具體方案。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有一定的人才儲備。將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作為選人用人的一條重要準則,才能夠培養和激發干部職工的創造力和執行力。
國有企業黨組織在選人用人的過程中,只有堅持自身的主導地位,從德才兼備的基礎要求入手,推動干部職工隊伍求真務實,銳意進取,勇于創新,才能夠確保企業發展具備最堅實的動力,形成良性的發展勢態,才能夠塑造穩固的經濟市場形態,為社會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火車開得快不快,全靠火車頭來帶”。國有企業黨員領導干部承擔著把方向、謀發展、強擔當、促提升的責任,必須堅持以“有信仰、有原則、有擔當、有作為”為目標,著力強化學習力、決策力、凝聚力、執行力、約束力,當好黨和企業工作的推動者和落實者。
作者系大唐吉林電力檢修運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