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申報的“脫泥設備及脫泥工藝”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授權。
煤炭在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產生大量粒度小于0.5毫米的煤炭,對選煤廠而言這部分物料稱之為煤泥,選煤廠針對煤泥目前采用兩種方式:分別是脫泥入選和不脫泥入選。目前還沒有原煤干法脫泥的設備及工藝,對重介分選而言采用脫泥入選主要是采用1.5毫米或者0.5毫米進行濕法脫泥,脫除的煤泥直接進入煤泥水處理系統;采用不脫泥入選的時候主要是煤泥跟隨大粒度原煤進入分選設備,選后產品帶著煤泥經過脫介環節,大量的煤泥進入稀介段,最終經過磁選機環節之后,煤泥隨著磁選尾礦進入煤泥水處理系統。兩者有個共同點就是大量的煤泥全部進入了煤泥水處理系統,最終經過過濾機或者壓濾機脫水,造成以下問題:煤泥水處理系統負荷大;煤泥產品水分高影響產品質量;煤泥系統煤泥量大,用到的藥劑、電費等成本較大;脫泥入選用到的循環水量大;不脫泥入選煤泥通過稀介段和合介段分流排出介質系統,磁選機負荷大,介耗增加。
該發明為原料煤進入過煤溜槽,經過布風板位置時,在風力的作用下,將煤流中的細粒物料吹出,大部分的細粒物料在風力的作用下,運動至集塵漏斗,在集塵漏斗連接的除塵風機的負壓作用下,進入除塵系統,經過除塵得到細粒粉狀物料和干凈空氣,實現了將原料煤中的細物料的干法分級的目的。同時在過煤溜槽的入料端和出料端分別設置集塵口,防止煤塵污染人員工作環境。
本發明風流可直接將煤流中的細粒煤塵帶出,經過除塵系統,直接回收當作商品煤;極大的減少了進入煤泥水系統的煤泥量,節約了煤泥處理系統的成本。煤泥不進入煤泥水系統,避免了煤泥濾餅水分大對商品煤煤質的影響。進入介質系統的煤泥量減少,介質消耗量減少。有效減少了濕法脫泥循環水使用量大帶來的設備磨損的問題;解決了目前沒有有效的原煤干法脫泥的設備及工藝的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