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扎實推動國企改革,讓改革穿透到基層十分關鍵。
近年來,山東公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重要論述,緊扣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堅持問題導向,統籌能源安全保供和綠色低碳發展,大力實施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攻堅工程,扎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以改革創新之力,推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企業綠色發展蹄疾步穩。
全鏈條設計,全力搶抓新能源發展“新機遇”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黃河流域被稱為“能源流域”,煤炭儲量占全國一半以上,能源企業鱗次櫛比。山東公司是以煤電裝機為主的區域公司,能源結構矛盾突出。
“面對艱巨的轉型升級任務,我們強化與集團公司發展戰略協同,構建實施‘1+N’總體發展戰略體系,以‘六種能力、六大工程、五項行動’為抓手,統籌調配區域資源力量,全力推進新能源項目發展工作。”山東公司主要負責人介紹道。
如果把高質量發展比作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那么,“創新”就是通過對這輛列車的動力系統等一系列技術創新,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而“改革”則是清理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障礙和不利因素,為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新能源高質量發展上,山東公司通過改革創新,趟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注重頂層設計。堅持開門問策、集思廣益,先后召開戰略發展研討會、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全面完成“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期評估及調整,通過制定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一系列配套實施方案,瞄準規模質量效益與綠色發展相協調定位,部署啟動風光電“十四五”“十五五”兩個倍增計劃,在“十四五”風光電裝機達1000萬千瓦的基礎上,“十五五”再新增1000萬千瓦,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更加清晰。
健全組織體系。成立以公司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新能源發展領導小組,明確新能源發展“一把手”負責制,公司主要領導帶頭對接省政府能源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和青島、濰坊、萊州、棗莊、濟寧、臨沂等地市政府主要領導,各基層單位對接所在區縣政府。結合新形勢新任務,調整成立戰略規劃部、科技信息部,聚焦海上風電突破組建1個工作專班、1個籌備處。
創新工作機制。建立實施“周協調、月通報、季總結”督導協調機制,定期召開發展周協調會,區域高質量發展專題會,及時協調解決新能源拓展難題,分階段落實重點發展任務。印發《加快新能源高質量發展考核激勵方案》,建立新能源發展專項獎勵、火電企業建成投產新能源項目利潤分享機制,實行企業工資總額與效益和發展業績“雙掛鉤”。
通過建立與新能源發展相適應的組織機構,2024年1至10月,山東公司與各級政府及上海電氣、青島華通等頭部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30余份,累計發放新能源發展專項獎勵927萬元,激發了全員發展新能源的積極性主動性,華電在魯風光電發展“朋友圈”不斷擴大。
全方位出擊,全力搶占新能源發展“新賽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增強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以攻堅克難、迎難而上的政治勇氣,直面矛盾問題不回避,鏟除頑瘴痼疾不含糊,應對風險挑戰不退縮,奮力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
北風呼嘯的萊州灣畔、淤泥遍布的鹽堿灘涂,華電萊州土山1000兆瓦光伏大基地項目建設的主戰場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一輛輛挖機在泥潭中耕耘,一根根管樁快速豎立,一塊塊光伏板熠熠生輝,一組組施工人員來回奔忙。
“淤泥全部清出來存在環保風險,傳統的施工工序在土山現場不好使,我們得想自己的‘土法子’。”負責現場技術管理的臨時黨支部委員、工程建設中心副主任張連鋒經過各種嘗試,改進了施工工序,先運用挖掘機將淤泥進行翻整,經過短暫晾曬后隊伍直接進場,支架打樁和光伏板安裝分頭施工、流水作業,最大限度提高施工效率。
人煙稀少的連綿山地、海拔落差350米大傾角的地勢,華電山東泰安東平光伏項目建設陣地上,一架架運輸無人機來回穿梭,將一塊塊光伏板準確穩妥地運送至地面安裝工人的手中,陡坡之上兩名施工人員扶板解扣,將光伏板快速固定在支架上。
陡峭的山崖遠遠超出人力所能涉及的范圍,面對復雜的建設條件,東平光伏項目部敢闖、敢干、敢首創,通過深入調研首次利用無人機開辟空中運送通道,巧解山地險峻位置物料運輸難題,打通了物資運輸的“最后一公里”。“無人機的飛行高度20米至30米,最大吊裝重量40公斤,最遠飛行距離500米,可以運輸光伏板、鋼材和其它材料,并且杜絕了安全隱患。”無人機操作手于浩說。
一個個場景,見證了山東公司孜孜以求推進綠色轉型的圖景,圍繞海上風電、陸上集中式、分布式能源“三大方向”,創新發展模式,加快搶占新能源高比例增長賽道。”
開辟海上風電“兩條路徑”。認真落實集團公司2024年海上風電突破行動,積極拓展規劃內合作開發和規劃外自主拓展“兩條路徑”。以實質性開發海上風電作為首要目標,與合作單位圍繞合作開發路徑開展多輪次談判,舉公司之力落實人員、資源等要素保障,順利簽署協議鎖定合作風電資源。全力推動自選廠址項目前期工作,青島2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得到地方政府支持并推薦至山東省能源局;進一步拓寬視野,在萊州灣、日照市等海域摸排多處場址,積極論證項目開發可行性。
做實陸上風光競配“兩個維度”。準確把握兩批次陸上風光電競配契機,全面強化與地方政府、國內頭部企業戰略合作,合計取得建設規模指標位列五大集團駐魯企業首位。市場化并網申報方面,先后召開4次專題推進會,圍繞“11項必備+8項加分”申報清單全力推進取文工作,提升項目成熟度,合計取得并網指標147.724萬千瓦,總規模占比達14.05%。第二批陸上風電競配方面,組織各單位分片區超前對接地市能源主管部門,組織相關單位專業骨干成立工作組,開展封閉式培訓及政策解讀,編制響應文件,同步對接優勢企業爭取產業配套合作,提高競配成功率,競得2個風電項目共計40.25萬千瓦。
踐行分布式開發“兩項行動”。走在濰坊峽山區岞山村道路上,一片片“光伏板”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時不時會有人前來“打卡”拍照,形成一道靚麗的鄉村風景線。山東公司認真響應“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和“千家萬戶沐光行動”,創新分布式光伏開發路徑,利用農村內部道路、溝渠等閑置集體土地建設分布式光伏,打造并推廣“峽山模式”,形成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華電山東”品牌,得到集團公司和社會各界充分認可。同時積極參與山東省分散式風電競配,持續推進與菏澤、濟寧地方能源主管部門溝通交流,通過與頭部企業簽訂聯合開發協議等方式,鎖定成武、鄒城共計12.875萬千瓦風電指標。
全要素管控,全力激發新能源發展“新動能”
“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講求科學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提出明確要求。
“我們將實施‘一把手’駐點項目制度,積極對接地方政府、施工單位,解決合理訴求,清除一切干擾,迅速達到千人以上的參建力能,保證9月份實現首并、12月份全容量并網。”在山東公司新能源項目“聚力攻堅 決勝投產”誓師大會上,重點項目單位代表作誓師表態發言,同時11家單位負責人現場簽訂項目發展“軍令狀”。
在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上,山東公司堅持系統觀念,更加注重系統集成,通過最優化統籌全要素,使資源充分共享、管理高度便利,不斷提升新能源發展工作績效。
統籌內核與外審強化督導管控。嚴格落實項目開發邊界條件,緊盯前期立項、投資決策兩個內部決策節點,梳理制定風光電項目前期計劃“一張表”,實行“掛圖作戰”,針對重點項目一對一下發工作聯系單,并采用每周督導、季度通報等方式加強督導,推進全條件履行決策。緊抓項目核準/備案、用地預審、電網接入、環評水保取文等關鍵要素,督導各項目單位依法合規推進外部審批工作,重點推動競配項目在同批次項目實現“三個第一”,即第一個完成核準/備案、第一個開工、第一個投產,實現為獲取后續資源加分助力。
統籌當前與長遠強化創新支撐。把科技創新作為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大新能源項目科技創新策劃,推動可研階段編制科創專篇,積極引入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試點,促進項目科技成果應用與轉化。把新型儲能作為保障新能源發展的關鍵支撐,立足布局戰新產業定位,組織編制山東公司儲能發展規劃,積極申報山東省儲能示范項目,提前謀劃煤電靈活性改造儲能認定,適度超前布局多類型儲能項目,助力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統籌局部與整體促進工作融合。堅持新能源發展與黨建工作同頻共振,以“四力四推”黨建工程上水平為抓手,分別成立海上風電、陸上風光電拓展2個黨員先鋒隊,定措施、定時間、定主體,切實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與青島華通集團等開展黨建聯建共建活動,切實發揮專業優勢,共同推進新能源項目開發合作。堅持與巡視審計整改相結合,認真分析巡視審計發現問題背后深層次原因,建立整改長效機制,保障新能源健康發展。
初心如磐,奮勇爭先。山東公司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讓改革穿透到基層,充分激發基層改革創新活力,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讓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之路“質量更高、成色更足”,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