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連綿起伏的黃色沙丘,一邊是熠熠生輝的藍色光伏板。今年以來,內蒙古公司巴音新能源公司陶力光伏電站通過實施草方格固沙、基樁固沙、種植飼草防沙等措施,將阿拉善盟烏蘭布和沙漠西緣1500畝沙丘變為一片綠洲,光伏治沙成效顯著。
當前,沙漠光伏產業已成為繼造林治沙、沙障壓沙之后的又一項防沙治沙新途徑。板上發電,板下種植喜陰耐旱經濟植物,在固沙的同時,豐富了當地的植被覆蓋種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因氣候變化導致生物多樣性衰退的情況,截至目前,該公司光伏治沙投入資金約60萬元。
據悉,該公司陶力光伏電站占地面積100萬平方米,由109512塊光伏板組成,每年上網電量可達7500萬千瓦時,實現產值約1950萬元,年可節約標準煤2.6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16萬噸、二氧化硫172.39噸、氮氧化合物228.54噸。成千上萬塊太陽能光伏板在夕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猶如一片藍色的海洋。
與此同時,該公司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的部署指示精神,依托沙漠地區推進風電基地建設,成功取得阿右旗200MW風儲一體化保障性并網風電項目建設指標,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每年可提供綠色清潔電能6.02億千瓦時,持續改善阿拉善盟生態環境。該公司在碳中和時代命題下,運用“光伏治沙”帶動當地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增長,為內蒙古綠色低碳發展注入新動能,為實現中國“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做出新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