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革命轉型的風口浪尖,大唐西北電力試驗研究院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立足新能源產業發展,發揮特色優勢,在系統內第一個完成光伏電站性能檢測與能效評估、第一個完成光伏電站快頻裝置改造、第一個完成光伏電站分系統調試……以精湛的技術,優良的服務,攻堅克難,堅定走好能源轉型發展的攻堅之路。
特寫一:追“光”逐日不畏艱難
2020年11月底,大唐麟游賈王塬光伏電站項目并網發電在即,急需一支技術過硬的團隊“提速”項目進度,以保障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該院項目負責人周淵臨危受命,帶領一支人均年齡不到30歲的年輕黨員團隊,趕赴200公里以外的渭北丘陵承擔光伏電站調試工作。
“作為西北院首個新能源調試項目,我們一定要干得漂亮!”這份責任和使命讓這個年輕的團隊信念堅定,勇往直前。
但當真的進入了項目后,留給他們的第一印象只有一個字“難”!正值寒潮來襲,當地氣溫已經降至零下10攝氏度,路面白雪皚皚,土建工程未完成,試驗平臺搭建還需克服地面濕滑、泥濘等不利環境因素,加之工期緊、工作量大,試驗及調試工作需要從零開始,如何在確保現場安全的情況下,保質保量如期完成調試工作呢?
周淵與他的團隊迅速結合現場實際,按工期倒排計劃,制定細化實施方案,同時,周淵還將團隊分成四個工作組,嚴格依據調試方案穩步推進電氣一、二次各項工作。
廠家配線錯誤、電壓電流相序接反、極性接錯、保護定值無跳閘矩陣……在保護傳動過程中,團隊發現影響保護裝置出口跳閘及信號報警等功能不能實現等諸多問題接踵而至。
“先理回路,再核定值。”查原理圖,梳理回路,結合圖紙、說明書以及定值整定規程,完成跳閘矩陣整定,確保設備可靠動作,累計處理問題上百處,圓滿完成升壓站、光伏區電氣交接預防性試驗、保護傳動及線路保護聯調工作。
12月15日18點36分主變首次沖擊合閘,21時27分SVG投運完成、光伏項目升壓站順利投運,12月16日12時48分,經過18天的堅守奮戰,該項目正式并網發電。
特寫二:與“光”同行 厚積薄發
與此同時,在秦嶺南坡中低山區——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老莊鎮,同樣的一場農光互補光伏調試“攻堅戰”也激戰正酣……這是該院新能源所首次負責光伏發電單元調試工作。
“兩個相鄰組串的開路電壓差異很大,必須盡快找出問題所在!”新能源所技術骨干高翔在進行光伏組串的導通性測試和組串極性檢查時,發現組串連接組件數有誤,且部分正負極反接,若不及時處理,將直接影響逆變器安全穩定運行。
隊員們立即組織全面排查,對已接入逆變器的組串進行開路電壓測量;對于電壓數值差異大的情況,反復檢查組件連接狀況,查找問題所在;針對數值正常極性相反的組串,及時糾正;逆變器帶電調試和接地導通性測試中,徹夜攻關直流線纜絕緣阻抗低、接地網設置不規范等問題,保障了各項試驗順利開展和光伏發電單元安全穩定。
面對各方協調困難、工期緊以及第一次光伏發電單元調試隨時出現的諸多未知,新能源研究所青年團隊以昂揚的斗志、拼搏的精神、專業的態度為此次調試“首發”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12月18日17時33分,大唐城固縣老莊鎮50MWp農光互補光伏項目一次并網成功。項目實施后即將發展的綠色生態能源發展模式,對于進一步改善能源結構,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真是雪中送炭,西北院團隊值得信賴!”在慶祝順利并網發電之時,項目公司不吝贊美,高翔和團隊也滿滿的成就感。
從蒼涼的格爾木到廣袤的吐魯番,從巴山北坡到黃河之濱,光伏電站技術監督、資源評估及經濟效益測算技術、性能檢測、一次調頻改造,“光伏+”、“智慧能源”、“新能源+儲能”等熱點技術積累……該院青年團隊一步一個腳印,在實現能源轉型、“碳中和”宏圖偉業的征途中,厚積薄發、持續奮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