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全省剩余9個未摘帽的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這個昔日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66個貧困縣全部出列。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電網公司勇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先鋒隊,通過“1+4”模式,即建立一套管理體系,實施電力行業扶貧、定點扶貧、消費扶貧、公益幫扶四項行動,為貴州省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電網力量。
貴州電網公司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健全扶貧工作體系,充分發揮該公司各級黨委統籌整合各類資源、聚合攻堅力量的作用,建立“省公司統籌協調、地市供電局組織實施、縣供電局具體落實”的三級聯動幫扶機制和三級責任清單;搭建“扶貧地圖”平臺,打造數據互通、資源共享的信息化平臺,動態管控扶貧工作推進情況,按月督戰。
在行業扶貧方面,貴州電網公司不斷補齊電力基礎設施短板,以超過“十二五”期間1.4倍的電網建設投資,向農村傾斜、向貧困縣傾斜、向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傾斜、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確保全省農村實現村村通動力電,“兩率一戶”指標均高于國家目標值。有序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用電保障,為177.4萬搬遷群眾點亮了新居明燈。
為按期完成貴州省“9+3”縣區脫貧攻堅電網建設項目,貴州電網公司今年調集5700余名精兵強將,組建了94支“農網建設扶貧黨員突擊隊”,克服疫情影響、地形復雜、天氣多變、點多面廣以及施工工期短等多重困難,在90天內提前完成了283個建設任務。
在定點扶貧方面,貴州電網公司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扶貧項目,累計投入扶貧捐贈資金3784萬元、協調引進資金近3億元,發展引進扶貧產業項目300多個,幫助4萬多名困難群眾脫貧致富。按照貴州省部署,貴州電網公司與深度貧困縣紫云縣開展整縣幫扶,從“黨建先鋒路、電力強基路、定點示范路、產業致富路、公益助力路”5個方面精準施策,助力紫云縣實現脫貧摘帽。
為幫助貧困村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后一公里”,貴州電網公司搭建了“合作社+縣級供應商+省級平臺公司+單位食堂”的“4+”消費扶貧平臺,支持扶貧產業發展。在2019年超計劃完成貧困地區農產品采購任務基礎上,今年進一步加大消費扶貧力度,提前半年完成了1000萬元的年度消費扶貧目標。
在實施公益幫扶行動方面,貴州電網公司向所屬各基建單位承包方發出倡議,鼓勵施工單位在低技術含量崗位及輔助工種招工時優先錄用本地農民工,累計幫助2.95萬農民務工就業。此外,該公司堅持“企業幫”與“員工扶”相結合,充分發揮群團組織作用,打造“電亮·同步小康夢”公益品牌,形成“愛度”公益、“方舟志愿服務隊”為代表的一批志愿服務品牌。
>>數據
● 行業扶貧:“十三五”期間完成投資331.9億元,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全面滿足了全省9000個貧困村、623萬貧困人口的用電需要
● 定點扶貧:累計派出400名駐村干部和2001名結對幫扶干部,覆蓋66個貧困縣,124個定點幫扶點和結對幫扶群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8795戶、119944人全部脫貧出列
● 消費扶貧:購買對口貧困地區農產品超過3000萬元
● 公益幫扶:打造“電亮·同步小康夢”公益品牌,累計幫扶30萬余人次,捐款捐物600余萬元;累計提供2126個勤工助學崗位,發放資助金208萬元
● 整縣幫扶:紫云縣綜合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的20.46%下降到2019年的3.58%;投入電網建設資金3.9億元,紫云縣農村電網“兩率一戶”指標優于國家標準;建成電力特色工業園和農業循環生態產業園,年產值1.2億元,為貧困戶提供760個就業崗位;投入2031萬元用于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定點幫扶的“一鎮三村”貧困戶戶均增收2600元以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