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來,浙江紹興全社會最高負荷7次創歷史新高,最高達919.82萬千瓦。上半年,紹興全社會用電量238.88億千瓦時,較2020年同期增長25.88%,增速高于浙江全省平均水平。這印證了紹興經濟發展回彈有力、穩中有進。
上半年,紹興第一、二、三產業用電量在各產業用電總量中的占比分別為0.5%、87.4%和12.1%,其中第二、三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30.6%、24.6%,工業用電量位列全省各市排名第四位。電力大數據在助力地方研判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晴雨表”作用。
“騰籠換鳥”讓新興產業異軍突起
位于紹興的中國輕紡城是全球最大的紡織貿易集散地之一,這里有全球染料市場中的兩大龍頭企業。
上半年,占紹興市用電量近七成的制造業生產持續向好,紡織、化纖、化工等傳統優勢行業的產能得到充分釋放,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新興行業發展喜人。制造業上半年用電量同比增長28.7%,而同期全社會用電量增速為25.88%。紹興市淘汰落后產能、培育新興產業取得成效。
紡織、印染等行業過去依賴粗放式發展模式,在成為地方經濟“搖錢樹”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嚴重影響。如何在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紹興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課題。
紹興市推進“低小散”行業剛性整治,啟動印染化工跨區域集聚提升,出臺了一系列環保舉措淘汰落后產能,力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印染化工企業分別向柯橋區、上虞區搬遷聚集。紹興供電公司推出“一企一策”供電方案,響應政府號召,不斷優化電力營商環境,提升供電服務水平。為了滿足地區產業快速增長的用電需求,該公司新建擴容改造工程,為企業生產提供充足動能。
“騰籠換鳥”讓紹興新興產業異軍突起。集成電路產業已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紹興集成電路“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引進了包括中芯紹興、長電紹興、豪威科技在內的多個高新技術產業項目。
今年6月,在紹興全市新裝增容申請的容量榜單中,長電集成電路(紹興)有限公司榜上有名,并以8萬千伏安的業擴報裝容量成為當月紹興供電公司最大的新裝增容客戶。
“芯片生產對供電質量要求高。供電企業打造‘陽光業擴’服務品牌,讓企業快速用上電、用好電。”集成電路小鎮中芯國際電力科經理胡偉林說。紹興供電公司主動適應市場、貼近客戶、接受監督,創新構建“陽光業擴一站通”服務新模式,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將大客戶辦電平均時長壓縮至32.7天以內,將小微企業辦電平均時長壓縮至12.5天以內。
供需齊發力解綠色產業發展難題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之下,綠色產業發展正迎來戰略機遇期。
據測算,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每提升1個百分點,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可下降4%。如果把能源比作“工業糧倉”,那么電能就是“糧倉”里最優質的“糧食”。
拓展綠色產業版圖,需要從供需兩側發力,帶動經濟社會向綠色低碳轉型。
充電樁進小區難是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痛點之一。由于老舊小區不具備安裝條件,車主在充電樁接電過程中往往會遇到管線敷設難、表箱安裝難等問題,加上小區用電容量有限、存在消防安全隱患、公共區域產權不清晰等限制,讓物業管理者對安裝充電樁慎之又慎,需要多方協商解決。紹興供電公司與物業公司和街道社區等簽訂協議,通過改造老舊小區電力設施來滿足充電樁安裝條件,助力車主順利安裝充電樁。
除了在需求側發力,紹興作為經濟強市和資源小市,也在供應側提出打造“光伏為主的新能源+共享儲能”的電力發展模式。紹興市范圍內光伏裝機容量115萬千瓦,光伏發電出力最高為78.98萬千瓦,占全社會最高用電負荷的8.59%,新能源發展空間十分巨大。
電能替代領域不斷延伸拓展
定型機是印染行業生產環節能耗最高的設備,設備用能主要依靠蒸汽、天然氣等。以紹興柯橋區為例,共有印染企業109家,擁有定型機約2500臺。按照紹興地區情況測算,實施電能替代比使用蒸汽可少消耗46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7萬噸;實施電能替代比使用天然氣每年可少消耗28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5萬噸。
2016年12月,柯橋區政府與紹興供電公司簽訂《電熱定型機試點工作合作備忘錄》,推進定型機實施電能替代。但因早期電熱定型機技術不成熟、耗電量大、用電成本高,合作暫停。
目前,電熱定型機市場占有率低,為數不多的電熱定型機均應用在低端定型生產企業。研發優質高效的新一代電熱定型機,利用印染企業改造升級和印染集聚的機會試點推廣電能替代,前景十分廣闊。紹興供電公司正大力推進實施定型機電能替代,以降低能耗,達到節能減排目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