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鑫 韓彥 劉倩玲
11月15日早上,在河南鄭州220千伏智德變電站,鄭州供電公司變電運維中心值班員李博文和張昊打開手機上的變電運維全息管控平臺軟件,將已經完成操作的操作票錄入系統。35張操作票僅用6分鐘就錄入完畢,較以往節省時間90%。
借助這項線上管控手段,鄭州供電公司將逐步實現變電設備全時域、全業務、全流程閉環管理。近兩年,該公司以互聯網為平臺、電力大數據為依托,加強內外部數據共享、處理與挖掘,圍繞優質服務、電網運維、政企協同等領域開展數字化平臺等研發與應用,讓電力大數據成為保障可靠供電、提升供電服務質量、助推城市發展的有效手段。
全息管控 提高變電運維效率
近些年,鄭州電網變電站數量快速增長、運維要求日益提高,傳統的變電運維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逐漸難以滿足現代化智能電網運維需求。
變電運維全息管控平臺應運而生。“我們運用‘大云物移智鏈’等技術,深度整理、科學分配數據資源,依托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數據中臺開發相應功能模塊,打造出這個全息管控平臺。”鄭州供電公司互聯網部負責人介紹,平臺上集成了智眼設備巡檢應用、全時熱成像測溫應用等5個系統應用,設置了11個管理模塊,支持開展變電專業21類運維管理、12類巡檢、34類維護、10類設備輪換、5類帶電檢測、15類運維記錄工作,大幅提升了變電運維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例如常見的測溫工作,平臺的全時熱成像測溫應用可以自動實時獲取紅外測溫設備數據,一旦設備溫度超過限值就會告警,能夠快速發現設備溫度異常,節省了大量人力。同時,全時熱成像測溫應用會自動生成溫度曲線,便于運維人員隨時隨地調閱設備實時溫度、歷史數據以及紅外圖譜,掌握設備狀態。
“有了變電運維全息管控平臺,我們工作量少了,效率提升了。之前巡檢數據需要一項項地輸進值班記錄中,現在只需要拍照識別就行,大大縮短了交接班時間。”鄭州供電公司牛砦運維班變電運維員工劉剛說。
目前,鄭州供電公司變電運維中心負責運維的179個變電站都已應用變電運維全息管控平臺。后續,該公司將根據變電運維實際工作需求,持續完善升級變電運維全息管控平臺,促進變電運維工作效率再提升,為鄭州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與可靠供電提供堅強保障。
挖掘數據價值 助力城市商圈發展
鄭州曾因火車而興起,如今,鄭州火車站商圈重新煥發生機。“我們通過火車站商圈景氣評價模型輸出商圈關注指數、活力指數、營業指數、發展指數、潛力指數等數據,發現鄭州火車站商圈綜合景氣指數為A,星級評價為三星級。”10月28日,鄭州供電公司互聯網部專責熊一在國網河南電力數據價值挖掘競賽發布會上說,“依據這些指標,我們提出策略建議:該商圈景氣情況良好,建議從營業政策優惠、輿論導向等方面予以關注,進一步提升其發展投資價值。”
年初以來,鄭州供電公司著眼城市經濟發展,開展城市商圈景氣分析研究,并將分析研究成果進行可視化展示,直觀展現城市商圈經營狀況、發展趨勢及發展特點,為政府相關部門精準研判經濟運行情況、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參考。
“我們搜集整理今年1~9月份內外部大量數據,其中電力信息1.27萬條、鄭州各類商圈基礎信息2.03萬條,然后應用數理統計、并行計算等分析方法和技術開展數據挖掘,打造數據分析模型,發現數據間的關系,構建城市商圈景氣評價體系,并提出個性化發展策略。”熊一說。
鄭州供電公司還將城市商圈景氣分析研究拓展至旅游景區、夜間經濟等領域,多維度挖掘數據價值,助力智慧城市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年初至今,該公司已向當地政府部門提交相關分析報告5份,均被采納。
虛擬指揮員上線 優化服務體驗
11月4日,經過3個月試運行,虛擬指揮員“小劉班長”在鄭州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正式上崗。“小劉班長”采用了軟件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新型業務流程自動化技術,融合了營銷、配網、調度等業務系統數據,具備設備狀態感知、語音通信等功能,能夠代替人工多線程開展配網設備監測、搶修透明化管控、故障預警督辦、欠費復電提醒、業擴全流程監控等工作。
“我們之前依靠人工處理報修工單,有時信息流轉不及時、指揮督促不到位,就會影響報修工單處理時限和效果。”該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負責人說,“小劉班長”可以自動向現場工作人員發起語音通知,實現搶修信息準確、及時、全面、高效傳達,顯著提升配網搶修工作效率和供電服務質量。
通過數據分析功能,“小劉班長”可以精準開展故障停電范圍自動分析,只需要10秒就能完成10秒內停電相關信息的發布和推送。同時,“小劉班長”還能智能呼叫回訪客戶,自動精準回訪調研客戶具體訴求,讓工作人員更全面地掌握客戶評價意見,進一步提升客戶用電獲得感和服務滿意度。
目前,鄭州供電公司仍在持續完善“小劉班長”功能。今后,在更多數據創新應用舉措的加持下,“小劉班長”的“本事”會越來越大。(攝影:韓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