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啟動以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高度重視,把開展學習教育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目標要求,一體推進學查改,切實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推進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實績實效。公司各級黨組織加強組織領導,壓緊壓實責任,細化工作安排,確保學有質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深化作風建設,提升服務質效,以實際行動辦實事、解難題。 數字助手為班組減負增效 8月15日,國網甘肅蘭州供電公司數字化通信部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專責張琴巡檢該公司交換機及防火墻的運行情況。“現在只需點擊鼠標,分散在各處的每臺設備的運行數據都能被智能體小助手準確定位并提取出來,清晰完整地呈現在電腦屏幕上。”張琴說。 她提到的智能體小助手,正是國網蘭州供電公司依托光明電力大模型自主研發的網絡安全綜合智能體“蘭小安”。這也是該公司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基層減負取得的成果。“自從‘蘭小安’應用后,我們的單臺設備核查時長由20分鐘縮短至5分鐘,準確率達95%以上,人工核查工作量降低了80%。”張琴介紹。 國網蘭州供電公司現有交換機、防火墻、路由器等網絡設備共600余臺。以前,信息運維檢修人員需要逐臺登錄設備,再對照基線要求和配置命令。網絡設備配置策略復雜多樣、品牌型號各異,工作費時費力,還存在漏檢誤檢的風險。針對基層反映的實際需求,國網蘭州供電公司黨委建立“收集、研判、處置、反饋”閉環管理機制,將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納入督辦清單;立足工作實際,制訂為基層減負12個方面64項具體舉措,提升一線員工的工作效率和積極性。截至目前,該公司信息運維檢修人員依托“蘭小安”完成設備自動化巡檢500余臺次,累計節約工時超150小時,應用成果已推廣至國網甘肅電力14個地市公司。 國網甘肅電力堅持開門教育,深入一線調查研究,各級領導班子成員開展“四下基層”專題調研432次,征集意見建議1168條。 實戰練兵強化一線生產實施能力 8月5日,國網吉林通化供電公司東昌區供電中心員工董明鑫和同事用時27分鐘便完成更換10千伏勝西線7號臺區用電信息采集集中器作業任務。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國網吉林電力建立了“省公司班子示范、調研組專項、基層黨組織書記常態”立體式調研機制,廣泛收集基層一線所思所想所盼,累計征集意見建議1562條。 聚焦基層反映的培訓需求,國網通化供電公司立足提升基層一線生產自主實施能力,推出沉浸式行為模擬測試,打造覆蓋多專業的復雜場景,高度還原實際工作環境;根據崗位特點和工作實際,分批次、分專業開展考核,并將測試結果與職業發展深度掛鉤。 此外,該公司幫助一線員工建立個人成長檔案,制訂“理論微課+實景模擬+實戰輪崗”培養方案;通過行為模擬測試,提升新員工實戰能力,并在全省范圍推廣“師帶徒”認證機制。面對基層反映的線上任務繁重等困擾,該公司建立班組常態任務準入機制,篩除冗余負擔,嚴控“甩鍋式”職責下移。基層一線的訴求得到真正回應,難題得到有效解決,釋放出更強的生產力和服務效能。 走訪調研精準響應充電需求 走進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金海里小區東片區停車場,32個嶄新的充電樁格外醒目。隨著停車場充電樁項目接電,新能源汽車車主不用再為充電發愁了。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所屬各地市供電公司組織員工深入5271個企業、社區等走訪,梳理了客戶集中反映的老舊小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安裝、供電可靠性等方面問題。國網江蘇電力領導班子堅持深查實改,結合前期問題查擺,形成5類13項問題清單,以學習教育成果推動服務質效再提升。 無錫金海里小區被殷家河分為東西兩片區。2023年,小區東片區完成了老舊電力設施改造,但由于地形條件限制,停車場并未同步配置電源接入點,無法接入充電樁。隨著新能源汽車增多,小區內的車主們不得不外出找樁充電,嚴重影響日常出行。國網無錫供電公司梁溪區供電服務中心客戶經理徐澄科和技術人員經多次勘察研討,擬定了通過橫跨河面的過橋管道敷設電纜的接電方案。技術人員克服地下管網復雜、雨季河道漲水等困難,用時36天完成工程建設。 國網江蘇電力啟動十項民生用電保障行動,其中充電設施服務保障行動推行老舊小區充電樁“統一建設、統一服務”模式,打通充電樁投資、建設、運營各環節堵點,進一步提升老舊小區充電樁建設安裝效率。 移動應用提升員工工作效率 國網遼寧電力數字化調研組調研時,國網阜新供電公司長營子供電所所長賀驚濤反映,他們在給客戶辦理分布式電源新裝用電業務時,需要重復登錄多個系統,流程復雜。 國網遼寧電力開展5輪次調研,發現基層普遍存在查詢數據不便捷、跨系統操作煩瑣、數據統計邏輯復雜等問題。該公司開展突出問題集中整治,對接專業部門、有關單位,實施系統優化完善、靶向操作指導、完善管理流程等措施,開展了有關應用及數據規范性治理,累計下架“僵尸”應用9個,解決了基層關注的30個與移動應用有關的問題,處理問題數據1.76萬條。 國網遼寧電力上線應用基于“i國網”平臺創建的“靈犀”APP。該APP構建了發展、營銷、設備等6個專業數據場景,打造“客戶-臺區-工單”全鏈路數據看板;相比傳統查詢方式,數據定位時間從30分鐘縮短至1分鐘,數據統計時長由2小時縮短至2分鐘,跨系統數據查詢效率提高87%。 國網遼寧電力針對輸電配網無人機智能識別、配網圖形規范性分析、智能機房安防管理等基層典型實際需求開展集中銷號,每月為基層減少約1.6萬次重復錄入操作。該公司推進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應用,累計完成65個智能體的研發和應用,提升員工工作效率。 聯動監督提升新能源并網服務質量 “并網過程中,供電公司的客戶經理不僅送來政策‘及時雨’,還幫助我們解決了光伏設備規范接入等實際問題。”8月11日,國網浙江嘉興供電公司正風肅紀檢查組人員任雯倩走訪平湖市博宏塑料制品廠了解屋頂分布式光伏并網服務情況時,企業負責人沈忠明說。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國網浙江電力紀委發揮“專業監管+紀委監督”聯動作用,通過下沉調研、跟蹤問效、監督問責等方式,加大對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項目集中申請、集中并網等關鍵環節監督檢查和典型案例通報曝光力度。截至目前,該公司各級紀檢機構和專業部門開展下沉調研112次、監督檢查116次,優化制度機制30余項。 國網浙江電力紀委聯合營銷專業成立并網服務專班12個,專業聯動、自主研發“并網智鑒”數字化工具,精準預警異常并網現象,省市縣公司三級聯動推進處置。針對群眾反映的分布式光伏項目接入問題,該公司相關部門聯合指導屬地供電公司主動解決問題,平穩合規做好新老政策過渡期分布式光伏項目并網服務工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