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也是水產養殖行業的出魚高峰期。
10月5日上午,在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黑沿子鎮沿海公路旁,三四輛大型貨車、一輛吊車依次停靠在光伏發電板方陣旁,十幾個穿著連體下水褲的中年人說笑著,準備前往光伏發電板下的魚池中拉網捕魚。
隨著漁網漸漸圍攏,活蹦亂跳的鯉魚、鰱魚、鯽魚不時躍出水面。大家齊心協力把魚圍攏到一起撈出,再分類、稱重、裝車。水花濺到臉上,豐收的喜悅讓人們笑得更歡了。
這里是唐山市豐南區通威“漁光一體”現代漁業產業園,是唐山市最大的“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共占地3000畝,總裝機規模7.2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2億千瓦時。
產業園采用水上發電、水下養魚,生態養殖與光伏發電有機結合的“漁光一體”模式,促進黑沿子鎮漁業和新能源產業的協調持續發展。
“今年魚個頭還挺大,應該是個豐收年,這要多謝供電公司一直以來對我們的幫助啊!”一直守在吊車前記錄出魚重量的魚池主人陳素森說。
現場除了熱火朝天拉網、撿魚的村民外,還有兩個穿著紅馬甲、戴著安全帽的供電員工穿梭其中,不時幫助村民們拉拉網,或停留在電氣設備前查看運行情況。他們是國家電網冀北電力(唐山“鋼鐵之魂”·豐南)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
“我們在這里承包魚池養魚之后,供電所經常上門服務,幫助我們檢修增氧機、自動投料機等設備。電力足、收成好。電力供應穩定了,跳閘少了、魚苗成活率高了,我們的底氣也足了。今天,我們這個魚池共出魚13萬斤,平均畝產可達2200斤。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不算成本的話,今天的總收入有68萬元。”陳素森掰著指頭算著賬。
自“漁光一體”項目建成以來,唐山豐南區供電公司組織黨員服務隊定期開展光伏設備隱患排查、養魚相關用電設備安全用電檢查,全面助力“漁光一體”產業高效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