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面對如今長沙燦如白晝的湘江兩岸的輝煌,是否記起過去“錯峰用電”的通知?當你置身如今“不夜星城”一年四季的繁華,是否憶起過去城市夜晚的寂寞冷落?
“直到改革開放前,長沙電網的最高電力負荷都只有10多萬千瓦。”國網長沙供電公司原副總經理車紅衛回憶,1978年在湘中供電局的基礎上成立長沙電業局(國網長沙供電公司前身),長沙電網才正式進入單獨供電時代。
至1999年,長沙市一天用電量已經相當于1949年全年的1.4倍,高壓輸電線路從無到有,發展到2250公里。2001年至2007年,沙坪、艾家沖、星城500千伏變電站相繼投運,長沙電網實現了從220千伏到500千伏的跨越。2017年,長沙市委、市政府聯合省、市電力公司開啟了長沙電網供電能力提升的“630攻堅”三年行動計劃。這場攻堅戰涉及的問題多是久攻不下的“硬骨頭”。國網長沙供電公司將黨支部建在項目上,讓“堡壘”進駐最前沿,設立黨員示范崗、先鋒崗,確保工程按時優質投產。
在“會戰630”進入沖刺的關鍵時刻,國網長沙供電公司在項目部建立了11個聯合臨時黨支部,并從公司2000多名黨員中挑選骨干,在急難險重的任務中成立了25支“旗幟領航·電網建設攻堅黨員突擊隊”,確保了500千伏瀏陽、220千伏谷山、110千伏上大垅等29個關鍵項目按期投產。
11個聯合臨時黨支部和25支“旗幟領航·電網建設攻堅黨員突擊隊”發揮帶頭作用、骨干作用和表率作用,發揮“黨建+電網攻堅”引領作用,把黨旗插在工地上,把心血揮灑在項目上,確保了長沙電網建設“630攻堅”安全優質高效規范完成。據統計,2018年到2020年,長沙完成電網投資134億元,電網安全供電能力由635萬千瓦提升至920萬千瓦。
戰線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跟進到哪里,黨員的作用就發揮在哪里。國網長沙供電公司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適應基建現場的“黨建+”工程建設管理模式,打造了現場臨時黨支部、黨員示范崗、責任區和共產黨員突擊隊全方位支撐電網建設的完善體系。
2021年,華中特高壓環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電網公司“十四五”首條特高壓交流工程、湖南迄今為止電壓等級最高的電網項目南昌—長沙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全面啟動,并將于年內竣工投產。
該項目將在長沙縣及瀏陽市范圍內新建特高壓鐵塔444基,其中瀏陽市需新建390基鐵塔。作為屬地協調主戰場的張坊鎮,鎮機關第三黨支部與瀏陽市供電公司運檢黨支部簽訂“聯學聯創”協議,供電公司與鄉鎮及村兩委無縫對接,及時化解群眾疑慮,破解房屋拆遷、林權糾紛、鄰避效應等諸多難題,全力解決特高壓工程推進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聯學聯創’的形式創新了央企與地方政府的聯系方式,加強了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溝通,共同促進和推動了企業工作的開展。”國網瀏陽市供電公司項目負責人介紹,這樣一個大項目僅花了20天就圓滿完成了所有塔基交地工作。
近年來,國網長沙供電公司堅持“黨建引領、業務共建、互聯互通、合作共進”總基調,深入開展“聯學聯創”,在公司各級黨組織與系統內外關聯黨組織間構建“廣泛聯”的格局、深化“相互學”的內涵、做實“共同創”的成效。該公司黨建部主任祖丹介紹,通過2018年認真試點、2019年全面推廣、2020年深化應用,公司所屬黨支部“聯學聯創”比例達100%,本部14個支部、5個區縣公司黨委及3個分中心黨總支、48個供電所黨支部“三層級”實現“聯學聯創”全覆蓋。各級黨組織堅持問題導向,與系統內業務相關單位深入“內聯”,精簡業務流程,提升客戶辦電效率;與地方政府、業務相關企業廣泛“外聯”,在公司主營業務中發揮政企聯動合力,提升工作質效,全力服務城市發展和人民生活。
在長沙電網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中,處處可以感受到“聯學聯創”所帶來的變化。為順利推進該計劃,國網長沙供電公司建設部黨支部、瀏陽公司黨委等多個業務相關黨組織與屬地政府“外聯”,共同推進區域電網建設;調控中心、變電檢修公司、項目中心等多個內部黨組織深入“內聯”聯合攻堅。
作為聯系群眾最后一百米的最小單位,公司各供電所黨支部至少與一個服務區域所在村或社區黨支部(黨總支)“聯學聯創”,聯合對轄區內電力設備老化、路燈亮化、電氣線路消防安全等進行檢查。公司黨支部將發現的問題逐一對居民進行說明并列出問題整改清單,再由社區下發整改通知單,全面消除轄區內居民住宅小區的電力安全隱患。
電網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國網長沙供電公司正全力推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將完成44座變電站智慧化改造任務;長沙電網將形成以特高壓為主干網架、500千伏為骨干電網的嶄新格局,同時升級為南北互聯、東西互濟的立體雙環網;長沙還將實施“主干電網提質”“綠色交通暢行”等12項工程,建設湘江新區智慧電網綜合示范區等5個示范區,滿足1200萬千瓦負荷安全可靠用電需求,建設現代長沙智慧電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