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電網公司珠海供電局試驗研究所,有一個以“扁鵲”命名的職工創新工作室,對于大多數以創新帶頭人命名的工作室來說,這樣的名稱顯得別具一格。“想寄予一種愿望,希望電氣試驗團隊像神醫扁鵲對待病患一樣對設備‘望聞問切’,診斷‘隱患’,妙手回春,保護設備‘健康’運行。”工作室負責人、高級工程師方義治解釋。
方義治長期從事輸變電絕緣技術監督管理工作,在高電壓技術崗位已經摸爬滾打了25年,科研職創成果頗豐。在他的帶領下,扁鵲創新工作室近3年榮獲網省公司獎勵26項,獲得授權專利47個。2018年被廣東省總工會認定為廣東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2019年被南方電網公司認定為網級五星工作室。
緊貼生產實際解決問題
“作為一線生產技術人員,離開生產實際的所謂創新是沒有意義的。”方義治說,“扁鵲創新工作室職工創新的創意都直接來源于現場工作實際,通過任務觀察、變化管理及安全督查等輸入到職工創新。”
高壓電纜頭與GIS導體的連接好壞,直接關系著電氣設備的可靠運行,也是日常基建、大修技改工作中風險管控的關鍵點。傳統做法是手持線夾,穿過電纜倉手孔,去觸碰電纜頭金屬部位。由于手孔空間狹小,作業人員眼睛看不到測試點,只能盲測,這樣既無法有效控制測試過程中人身觸電風險,又無法保證測量精度,費時費力不說,而且由于測試姿態的扭曲極易造成人員疲勞。于是,扁鵲創新工作室根據生產實際,研制出“GIS電纜頭連接導體回阻測試專用線夾”,這個裝置不僅高效、準確地檢測連接環節回路電阻,定位設備故障,還顯著提升了現場作業安全和工作效率,已被廣東電網公司列入A級推廣成果。
近幾年來,扁鵲創新工作室開展基于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的職工創新項目共30余項,每項成果都研制了相應裝置,并應用到生產一線,切實解決了作業現場許多“小問題”。這些職創項目涵蓋高壓、油化、儀表等試驗專業,僅2019年就有11項職創成果在公司系統推廣應用。
除了職工創新,扁鵲創新工作室還持續以解決生產需求、實際問題為導向原則,積極開展技術攻關,近年來共承擔科技項目24項,其中網級重大科技項目5項。如針對南方電網范圍內配電電纜線路故障頻發問題,2019年,扁鵲創新工作室申請開展《配電電纜線路綜合檢測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大課題研究,主動承擔責任,夯實配網供電可靠性。目前該項目已進入裝置研發階段,其預期成果獲得了清華大學、中國電科院、國網北京電科院等多家科研單位專家、教授一致肯定。
擘畫“職業愿景”引導快速成才
扁鵲創新工作室共39人,專業涵蓋高壓、化學、電測、狀態監測、通訊等,有技術技能專家,也有一些技術骨干和立志創新的青年才俊。他們每個人都帶著各自的“職業愿景”,聚攏在工作室這個平臺,相互砥礪,共同實現職業發展。
“一個人的努力只是加法效應,一個團隊的努力,才能產生出乘法效應。”為了實現團隊創新“乘法效應”,多年來,作為專業帶頭人,在現場與同事討論、解決疑難問題,已經成為方義治的工作習慣;而走上講臺,也是他與大家交流工作經驗和創新心得的一種有效方式。“全局各專業人才可自由出入扁鵲創新工作室。我們打破專業界限,采取項目責任制,賦予項目負責人過程全權管理和項目獎勵分配權利,同時強調自愿參與和團隊協同,讓真正愿意開展創新工作的人才進得來、留得住、沉得深,使工作室真正成為職工們的創新家園和成長搖籃。”方義治說。
2013年入職的熊婷婷,是扁鵲創新工作室技術骨干,為解決現場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她研制出“六氟化硫全生命周期管控軟硬件成套裝置”,解決了氣體使用情況的跟蹤查詢及準確計量問題;研制六氟化硫現場測試輔助裝置,解決了以前多設備、多氣室、多項試驗不能同步開展的問題;研制六氟化硫氣體計量手車,解決了變電檢修人員精準獲取設備充氣量問題;研制絕緣油全密封取樣裝置,將登高作業改變為地面操作,降低了安全風險等。7年間參與公司科技項目研究10項,參與職工技術創新項目研究19項,發表專業期刊論文8篇,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2項,軟件著作權2項,累計獲省級及以上科技、技改、創新獎勵31項。
近3年來,扁鵲創新工作室成員有3人晉升技師、2人晉升為高級技師、3人晉升為工程師、1人晉升為高級工程師,2人晉升為省公司技術、技能專家。而方義治本人不僅被廣東電網公司聘為三級技術專家,同時還入選廣東電網公司科技領軍人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