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空俯瞰,一座座變電站點綴大地,一條條銀線飛越高空,翻越連綿不斷的天山,跨越浩瀚無垠的沙漠,將天山南北緊緊相連,為新疆發展送去強勁動能,讓璀璨燈火照亮大美新疆。
博州750千伏變電站鳥瞰圖。滾艷 攝
2023年,公司聚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把電網建設融入新疆發展大局,把電網打造成為新疆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服務大氣污染治理的奠基者,綠色發展的實踐者,資源能源轉換的連接者,夯實了服務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電網基礎,奏響了2023年電網建設的最強音。
這一年,自治區、國家電網公司各級領導對公司高效推進工程建設,全力服務自治區“八大產業集群”建設,保障自治區社會經濟發展給予充分肯定。
這一年,博州750千伏變電站工程榮獲中國建筑行業最高榮譽“魯班獎”,鄯善750千伏變電站工程獲得中國“安裝之星”稱號,750千伏巴庫Ⅱ回線路工程獲得國網優質工程銀獎,750千伏塔蘇線路等2項工程獲得智慧標桿工程稱號、750千伏鳳亞Ⅱ回線路等2項工程獲得智慧標桿工程稱號,電網建設成果豐碩。
這一年,新疆750千伏輸電線路總長度達到10135千米,成為全國首個750千伏輸電線路破1萬千米的省份。
頂梁柱頂得住?為新疆經濟發展輸送強勁動能
自治區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疆將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加快打造以“八大產業集群”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甘泉堡750千伏變電站。馬元 攝
產業發展,電力先行。甘泉堡750千伏輸變電工程是公司服務自治區“八大產業集群”的一號工程,總投資約14億元,建成后將保障甘泉堡產業園區新材料等產業發展用電需求,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作為新疆超、特高壓電網建設史上用戶需求最迫切的工程,時間緊、任務重,公司全面落實“六精四化”管理要求,優化設計方案、創新施工方式,提前完成送電任務。
“寧可讓電等發展,不讓發展等電”。近年來,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經濟發展勢頭迅猛,為充分滿足負荷增長用電需要,公司于2023年4月8日開工建設750千伏石河子輸變電工程。
石河子750千伏輸變電工程是新疆首個“兵地融合”的重大電網建設項目。建設中,創新運用預制式模塊作業,節約工程建設時間,為石河子市提供堅強的電力保障。
2023年新疆電網投資122.16億元,開工35千伏及以上工程165項,投產187項,工程建設規模、投資規模達到“十四五”以來最高值,為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綠建造綠施工 護航新疆綠色生態發展路
塔城—烏蘇75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是自治區重點工程,線路全長631千米,于2022年9月開工。工程有Ⅱ回約700米的線路同時跨越白楊河大峽谷。白楊河大峽谷長約30千米,最窄約200米,最寬約600米,兩側河岸陡峭,深約20米—30米,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2023年8月16日,拍攝伊犁—博州—烏蘇—鳳凰II回750千伏輸電線工程與生態和諧相處。馬元 攝
“為最大限度減少工程建設對白楊河大峽谷自然景觀的影響,公司在建設初期組織參建單位多次實地勘察,調整線路路徑,選擇最優跨越峽谷塔位,同時采用雙回線路同時跨越的方式,保證作業順利完成。”工程業主項目經理張星表示。
伊犁—博州—烏蘇—鳳凰Ⅱ回750千伏輸變電工程是自治區“十四五”電網規劃重點建設項目,也是新疆750千伏主網架西天山環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線路長度約427.5千米,有23千米線路、57基鐵塔位于蒙瑪拉森林公園內。
“我們增加1000萬元投資,調整線路路徑,工程繞行2千米,避免了2600余棵雪嶺云杉的砍伐。同時,將鐵塔高度從45米升高至56米,將放線區段從9千米減少到4千米,采用無人機展放引繩,全力保護沿線云杉生長。”工程業主項目經理李俊表示。
此外,750千伏鳳凰—亞中、巴州—鐵干里克—若羌等工程在建設中也都踐行生態環保理念,采用繞行、提升鐵塔高度、增加檔距、減少開挖等方式,最大程度避免了工程建設對生態及文物景區等的破壞,確保電網與生態和諧共處。
攻難題 破難關?服務雙碳目標落地
2023年,自治區政府報告指出,要持續抓好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解決“烏—昌—石”“奎—獨—烏”等重點區域大氣污染。公司積極推進750千伏烏昌、亞中—達坂城Ⅱ回等重點工程建設,服務自治區大氣污染治理工作。
烏昌750千伏變電站鳥瞰圖。滾艷 攝
烏昌750千伏變電站是烏北—鳳凰—烏蘇—博州—伊犁輸變電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烏昌地區750千伏環網的重要一環,于2023年7月投運。建設中,GIS對環境潔凈度要求很高,新疆荒漠化氣候給工程建設帶來挑戰。工程采用移動廠房,從生產、運輸、安裝過程等環節嚴格把控,通過遠程視頻實時監控等確保設備安裝質效,在短短100天內完成全站安裝工作。工程的投運,為烏昌、兵團十二師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為安全可靠、清潔高效的電力供應。
亞中—達坂城Ⅱ回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同樣是自治區“十四五”規劃的重點項目,也是新疆電網南北互濟、東西互供的重要樞紐,建成后由鳳凰—烏北Ⅱ回、鳳凰—亞中Ⅱ回、亞中—達坂城Ⅱ回、烏昌等4項750千伏輸變電工程構成的新疆東西部750千伏大環網銜接點——烏昌750千伏雙環網正式建成,為全疆范圍內提供堅強的中樞網架支撐,有效推進“烏—昌—石”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力度,為“烏—昌—石”大氣環境質量改善作出積極貢獻。
通交流 建直流 助力疆電外送再添新通道
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確定的102項重大工程之一,是“疆電入渝”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疆電外送”第三條直流通道,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工程投運后每年可向重慶輸送電量超360億千瓦時,顯著增強重慶電網保供能力,每年可替代燃煤消耗6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50萬噸。
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首基澆筑。周廣科 攝
巴州—鐵干里克—若羌750千伏輸變電工程作為西電東送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后新疆主網架將延伸至若羌,有力支撐新疆電網第三交流外送通道的建設,推進新疆和青海大電網互聯,交流外送能力進一步提升。
預計到2025年,疆內750千伏主網架進一步向北、向南延伸,“十四五”末形成“內供七環網、外送六通道”的主網架格局,疆電外送最大功率可提升至3300萬千瓦,為新疆能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提供強大動能。(中新網 王耀武 滾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