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地區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自然環境惡劣。今年3月,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援藏建設者們來到這片區域開展“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配網工程建設。
阿里地區“三區三州”配網工程總投資4.6億元,涉及阿里地區7個縣、20個鄉鎮。自“三區三州”配網工程進入百日攻堅階段以來,國網河北電力援藏建設者們按照時間節點和進度計劃全力推進工程建設。
然而,札達縣楚魯松杰鄉和薩讓鄉的2個單體工程,由于大雪封山、車輛無法通行等原因,物資和人員遲遲無法進場。
經過多方協調,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5月22日,通往楚魯松杰鄉的道路終于搶通。這對于援藏建設者來說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他們第一時間清理物資,安排運輸車輛、裝卸機械和施工人員。當天,楚魯松杰項目的第一批建設物資便經過艱難跋涉運送到楚魯松杰鄉。
5月25日,通往薩讓鄉的道路也通車了。轉運薩讓鄉第一批電力物資的車隊當天便出發了。考慮到道路的實際情況,運輸的車輛不宜過大,所以第一批車隊只安排了4輛中型卡車和1輛引導車。5時,車隊從札達縣物資轉運點出發,經過1個多小時,走了30多千米的柏油山路,來到波林邊防連檢查站。
“到薩讓鄉全程170多公里。過了檢查站,咱們就真正進入山路了,剩下的140公里都是土路,道路更窄也更險,我們稱它‘薩讓天路’。”札達縣供電公司運檢部主任布瓊次仁說,“薩讓天路”一是海拔高,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近5100米;二是地勢險,所有道路都盤旋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崇山峻嶺間,道路狹窄,路的一邊是山巖峭壁,另一邊則是懸崖峽谷。只有駕駛經驗特別豐富的當地司機,才敢挑戰這條“天路”。
這條路彎彎曲曲穿過了很多復雜的地貌,有高山草甸,有黑土泥洼,有亂石河道……
當天14時,車隊來到了此次運輸道路中最艱險的一段。車隊需要從一座大山連續盤下,到達兩座大山之間的山谷,穿過一座名為“和平橋”的鐵橋,再連續盤上另一座大山,峰谷垂直落差近1000米。
短短的十幾千米山路,車隊需要高密度盤過近50個“S”形、甚至“Z”形急拐彎,平均行進二三十米就要拐一個180度的大彎。別說運輸物資的載重貨車,就連越野車在急彎處也要倒兩三把才能通過。急彎的密集程度,讓這條路好像一根被高度壓縮的彈簧。
當車隊盤旋行駛到半山腰時,意外狀況還是發生了:前面的一輛貨車轉彎時與山體離得太近,輪胎被有棱角的巨石劃開了一道口子。
情況緊急,國網河北電力援藏建設者、札達縣供電公司副總經理閻欣立即指揮運輸車輛在“S”形山道相對平緩處停穩。所有人員原地休整,等待前方車輛搶修。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搶修,故障車輛的輪胎終于更換完畢。車隊繼續前行。
當天19時,經過近14個小時的艱難跋涉,運送物資的車隊終于安全到達薩讓鄉。
薩讓鄉“三區三州”配網工程將新建及改造10千伏線路16.98千米、0.4千伏線路2.02千米,新增配電變壓器4臺、容量500千伏安。工程投運后,將徹底改善薩讓鄉7個組305戶藏族居民的用電狀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