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電纜,萬家燈火。
供電、用電事關經營主體、群眾獲得感。近年來,廣州不斷優化用電營商環境,在實踐中探尋改革的新切口、新突破,推出了廣州“四辦”舉措、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六聯辦”模式、“信用+電水氣”服務、“網格+電力”等創新機制,以持續打造一流用電營商環境鍛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目前,廣州電網規模穩居全國省會城市之首,全市平均停電時間進入15分鐘/戶,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近六年蟬聯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獲得電力”排名第一名。
居民可“刷臉辦電”
全面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是持續優化用電營商環境的關鍵。廣州成立了全國首個以服務企業電力為中心的“地方政府—供電企業”協同機構——黃埔區電力營商環境聯席辦公室。
在聯席辦公室的推動下,黃埔區推出了20千伏及以下高壓電力接入工程行政審批不超過2個工作日,除穿越城市主干道路、省級和國家級公路等以外的其他工程均實行免審批的改革舉措,成效突出。目前,廣州市11個區已全面建立了服務企業快速用電的市、區兩級“地方政府+供電企業”聯席辦公室,推動在建項目和電網建設有效銜接,實現“用電領著項目跑”。
聯席辦公室也積極主動爭取省、市更大范圍政策支持,在黃埔、南沙等區域試點推行“以函代證”申請用電報裝。對超前實施的重點項目,在企業尚未取得項目物權證明時,由政府部門出具“信用籌建”相關函件,以此作為供電企業受理企業用電報裝的依據。
持續豐富線上服務渠道是讓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重要方式。廣州供電局充分利用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成果,通過與“南沙微警”“粵信簽”等政務平臺互聯互通,率先將電子證照、電子簽章應用在辦電領域,實現居民客戶“刷臉辦電”、企業客戶“一證辦電”、在線簽署供電合同,辦電“一次都不跑”。累計調用電子證照超22.97萬次、調用電子簽章超44.54萬次,電子證照、電子簽章綜合應用比例達90%,全國領先。
為了解決企業由于歷史原因無法提供用電地址物權證明的辦電難問題,廣州供電局協同地方政府深化電力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現供電服務信息與公共信用信息數據互通,創新推出“信用+供電”服務模式。
“現在只需要刷臉調取信用報告就可以用電了!”區仔餐飲店老板區先生贊嘆道。位于廣州市越秀區的區仔餐飲店通過“南網在線”申請商業用電。該商鋪由于歷史原因暫未取得獨立產權證,用戶在線調用了信用報告并簽署信用承諾申請用電,通過遠程渠道自選裝表位置,并在線上簽訂電子合同。短短3天,區仔餐飲店便順利通電。
據了解,通過“信用+供電”服務模式,具備良好公共信用的企業用戶可直接授權在線調用公共信用信息報告,線上簽訂信用承諾即可報裝用電,首次實現以信用為支撐的用電營商環境優化升級。
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六聯辦”
用戶工程項目籌建中除辦理用電外,往往還需要辦理水氣熱網報裝業務,公共服務“重復交”“多頭報”“來回跑”直接影響用戶的工程項目建設進度。
圍繞全面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工作目標,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市水務局等部門印發了《廣州市推進企業用戶電水氣協同報裝工作方案》《廣州推進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協同報裝工作方案》,合力突破用電、用水、用氣、互聯網等公共服務各自獨立運作的模式,在全國率先打造電水氣網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六聯辦”服務模式(聯合報裝、聯合踏勘、聯合檢驗、聯合賬單、聯合繳費、聯合過戶),實現電水氣網公用服務協同辦理,有力推動“事事分頭辦”轉變為“一事一次辦”。
2024年4月,因海珠區鳳凰新村地鐵站建設工程需要,中鐵二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南網在線“聯合新裝”功能進行“電+水”聯合報裝。申請當天,廣州海珠供電局聯合自來水公司到現場開展聯合踏勘,共同核實電、水接入條件,一次性反饋接入信息、共享設計方案并共商建設規劃。通過“六聯辦”服務模式,實現從申請簽約到完成用電、用水接入總耗時5天,全過程客戶“零上門”、接電“零投資”、電力外線工程“零審批”。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 徐雯雯 通訊員:穗工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