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十五運會群眾賽事門球項目在深圳龍崗大運中心體育場圓滿落幕。賽場上,運動員揮汗角逐;賽場外,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依托“AI+機器人”打造的“海陸空”立體化智能巡檢體系,以高科技手段全程護航賽事供電。近日,記者走進深圳供電局,實地體驗數字電網的智慧力量,如何為全運盛會筑起堅實可靠的電力保障屏障。
“人機協同”替代“人海戰術”
不同于傳統保電模式,深圳供電局此次將前沿科技深度融入十五運會門球賽事保電工作,構建起多維度智能巡檢網絡。在大運中心周邊供電線路沿線,無人機按照預設航線自主起飛,通過高清攝像頭實時捕捉線路運行狀態,精準排查導線、桿塔的潛在隱患,實現空中巡檢“無死角”;變電站內,被稱為“賽博汪汪”的巡檢機器人靈活穿行,憑借敏銳的傳感器與AI識別技術,實時監測設備溫度、聲音等關鍵數據,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自動上報,替代人工完成高強度、高風險的巡檢任務。
“過去依賴人工巡檢,不僅耗時耗力,還可能存在視野盲區。現在通過‘無人機+巡檢機器人’的‘海陸空’協同模式,我們能實現24小時不間斷巡檢,效率提升三倍以上,隱患識別準確率也大幅提高。”深圳供電局十五運會保電辦負責人鄧世聰這樣介紹,這種“人機協同”的保電模式,徹底改變了傳統“人海戰術”的局限,讓門球賽事期間的供電保障更精準、更高效。
“保電一張圖”實時掌控
在深圳供電局電力指揮中心,一塊高清大屏成為門球賽事供電保障的 “智慧大腦”——這里展示的“保電一張圖”,將大運中心體育場的所有供電設施數據“濃縮”其中,從220伏插座到500千伏高壓設備的運行狀態,均能實時更新、一目了然。屏幕上,場館供電線路拓撲圖清晰可見,現場視頻畫面滾動播放,一旦出現電壓波動、設備異常等情況,系統會第一時間捕捉并發出預警,為保電人員爭取處置時間。
“這是我們為十五運會‘定制’的智慧保電系統,核心在于依托‘數字孿生電網地圖’和國內首次大規模實戰應用的‘電鴻化’物聯網設備。” 深圳供電局十五運會保電辦電網組長陳作偉解釋道,該系統打破了數據壁壘,實現大屏端、PC端、移動端“三端”數據互通:指揮人員在大屏端統籌全局,實時掌握“保什么、誰來保、如何保”;保電人員通過移動端接收指揮指令、上報現場情況;PC端則留存完整數據記錄,便于后續復盤優化。從指令下發到異常處置,整個流程實現“狀態一網感知、指揮一令到底、任務一線管控、資源一體調配”,確保賽事每一個用電環節都萬無一失。
108個保電場所持續護航全運會
此次門球賽事的保電實踐,只是深圳供電局服務十五運會的一個縮影。據了解,十五運會深圳賽區共有108個保電場所,涉及深圳電網1/3的變電站、約450回輸配電線路,保電范圍廣、任務重。
“我們將繼續認真落實科技辦賽要求,把門球賽事中的科技保電經驗推廣到所有保電場所,大力推動‘電鴻’、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規模化應用。”鄧世聰表示,接下來,深圳供電局將進一步優化智能保電體系,以更先進的技術、更精準的服務,為十五運會賽事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保障,讓體育盛會因科技賦能而更加精彩。
來源:深圳特區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