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南方電網貴陽供電局舉辦2025年社會責任日(國企開放日)活動,邀請十余家主流媒體記者走進貴陽電網,看供電員工運用數字化運維手段保障電網平穩運行。
在貴陽供電局生產指揮中心,四塊信息監測大屏上正在不斷刷新各項數據,研判發送天氣預警、故障跳閘、主配網預測過載情況、輸電線路可視化情況、現場作業開展情況、隱患治理情況。對各板塊信息數據進行輪巡,是確保線路運行安全可控,工作人員作業有序高效開展最日常也是最基礎的工作。
“在屏幕上,線路、設備等有故障發生時,我們可以迅速地定位到事故發生的位置,及時進行故障處理。”貴陽供電局生產指揮中心副總經理張慶偉說,今年以來,貴陽供電局加快數字化轉型,全面提升電網運維水平,有效助力貴陽文旅產業發展。
為保障用戶用好電,貴陽供電局借助“虛擬指揮員”快速匯總各個供電負荷較大的點,協調職能部門與區縣供電局高效開展變壓器增容。以“供電所”為單位,建立起與轄區鄉鎮街道的緊密聯系,通過生產指揮調度,可以高效開展電網檢修、搶修等現場作業。
“今年以來,青云路步行街沒有停過一次電,‘高可靠性’是我們的服務目標。”貴陽供電局城南分局營銷服務班經理趙云斌說。依托貴陽市南明區核心圈高可靠性示范區的建成,青云路步行街以及周邊區域配電網自愈率提升到100%,區域用戶平均停電時間從1.5小時降低到3.9分鐘。
入夏以來,貴陽市青云路步行街(含青云市集)熱鬧非凡,搭乘貴陽文旅發展快車道,540家商戶門庭若市,步行街今年1至7月總客流量1064萬人次,7月日均流量達到6.7萬人次,穩定可靠的電力保障,有效地保障了青云市集的持續火爆。
“供電‘穩’離不開貴陽電網數字化、運維體系化的加快推進。”貴陽供電局生產技術部總經理肖寧說,開發“數字員工”,快速完成每日三次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軟件巡檢、每日一次配調二級未復歸信號統計工作,將原本繁瑣、費人力的重復性工作從人工耗時1小時縮短至“無人值守”,開發“虛擬指揮員”快速匯總線路停電情況、用戶數據。
近年來,貴陽供電局生產指揮中心深度挖掘數據要素價值,自主研發輕量化23個場景,為生產域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對全局安全生產指揮體系建設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這些場景里的數據大到變電站、線路所在位置、等級、負荷情況,小到每一臺變壓器、開關的準確定值、用戶信息等等,并實時動態更新。
如今,在貴陽供電局,高效的生產指揮“攜手”161座變電站的智能化建設、輸配電運檢人員的輸電線路在線監測、無人機自主巡航等多種數字化運維手段,合力助推電網安全可靠運行。在推進電網數字化轉型下的業務變革和組織結構變革,貴陽供電局構建了“1+12”大指揮體系,每日開展18項指標監測,業務覆蓋面提升300%。在電網可靠性管控上創建分層分級到位管控及喚醒機制,較之前故障處置到位管控率提升60%以上,復電及時率提升30%以上。
除了數字電網技術的助力,電網運維的體系化,也是設備穩定運行的一大“法寶”。進入夏季,貴陽供電局啟動了設備管理夏季攻堅,重點關注線路整治、樹障清理、精益運維、故障快速處置、設備自愈成效提升、配變重過載及低電壓治理等方面,運用“線上綜合分析+線下抽查監督”手段,提升供電可靠水平。
來源: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秀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