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日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2月18日,工信部網站對《三年行動計劃》作出解讀,指出2021年~2023年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快速成長期,工信部將從“建平臺、用平臺、筑生態”三方面共同推進,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化升級。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全新工業生態、關鍵基礎設施和新型應用模式。它以網絡為基礎、平臺為中樞、數據為要素、安全為保障,通過對人、機、物全面連接,變革傳統制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和產業形態,構建起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面連接的新型工業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對支撐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著力解決工業互聯網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
未來三年是工業互聯網的快速成長期。《三年行動計劃》結合當前產業發展實際和技術產業演進趨勢,確立了未來三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目標。到2023年,新型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融合應用成效進一步彰顯,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生態進一步健全,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量質并進,新模式、新業態大范圍推廣,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了5方面11項重點行動和10大重點工程,著力解決工業互聯網發展中的深層次難點、痛點問題,推動產業數字化,帶動數字產業化。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一是實施網絡體系強基行動,推進工業互聯網網絡互聯互通工程,推動互聯網技術與運營技術深度融合,在10個重點行業打造30個5G全連接工廠;二是實施標識解析增強行動,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增強工程,完善標識體系構建,引導企業建設二級節點不少于120個、遞歸節點不少于20個;三是實施平臺體系壯大行動,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化升級工程,推動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云上平臺數量比2020年翻一番。
工信部將持續深化融合應用,實施數據匯聚賦能行動,制定工業大數據標準,促進數據互聯互通;實施新型模式培育行動,推進工業互聯網新模式推廣工程,培育推廣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推進工業互聯網融通應用工程,持續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
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化升級
工業互聯網推動了以“人與人”連接為核心的互聯網向“人-機-物”全面互聯轉型升級,極大擴展了網絡空間的邊界和功能。《三年行動計劃》制定了一系列發展目標,旨在推動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量質并進發展,新模式、新業態大范圍推廣,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未來,工信部將致力于“建平臺、用平臺、筑生態”,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化升級。
“建平臺”即構建“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工信部計劃滾動遴選跨行業跨領域綜合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立動態評價機制,打造3~5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化工業資源要素集聚,加速生產方式和產業形態創新變革;建設面向重點行業和區域的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行業知識經驗在平臺沉淀集聚,推動平臺在“塊狀經濟”產業集聚區落地;發展面向特定技術領域的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前沿技術與工業機理模型融合創新,支撐構建新型制造體系。
“建平臺”的目的是“用平臺”,工信部表示,將加快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云上平臺,未來三年,先后制定工業設備上云實施指南、工業設備數據字典,推動行業龍頭企業核心業務系統云化改造,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業務系統云端遷移。工信部鼓勵地方政府通過創新券、服務券等形式降低上云門檻和成本、擴大上云范圍,創新“挖掘機指數”“空壓機指數”等新型經濟運行指標。
圍繞“平臺+產品”“平臺+模式”“平臺+行業/區域”等領域,工信部將進一步“筑生態”,持續提升平臺應用服務水平。工信部計劃打造一批創新解決方案,加快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培育;編制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監測評價指標體系,支持建設平臺數據監測與運行分析系統,開展平臺基礎能力、運營服務、產業支撐等運行數據的自動化采集。
數據在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數據是平臺應用的關鍵資源。為推動數據匯聚、流轉、分析、應用,工信部將開展“數據匯聚賦能行動”,綜合構建數據驅動新生態。
一是打造數據匯聚的載體,推動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建設。數據中心需求動力正面臨由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的切換,以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為代表的產業互聯網場景將引起數據量爆發式的增長,成為數據中心增長的重要推手及核心力量。工信部在提升數據統籌匯聚能力的同時推動數據高效分級分類,完善國家級中心建設,圍繞重點行業建設分中心,針對中小微企業需求搭建個性化公共服務平臺,聚焦核心區域建設大數據區域分中心,大幅提升數據匯聚能力、豐富數據資源池,建設數據災備中心,保障國家網絡信息安全。
二是提升數據價值挖掘能力,打造大數據中心綜合服務體系。工信部提出,一方面,針對政府監管施政需求,重點打造工業經濟和產業運行監測指揮、應急事件預警協調等服務能力,支撐政府提升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針對行業發展需求,打造數據管理能力提升、工業資源共享、解決方案推廣、設備與業務系統上云、產融合作、供需對接等服務能力。
三是促進數據流動,推動平臺間數據互聯互通。工信部將建立標準機制,推動平臺間數據字典互認,建設統一的工業數據、算法模型、微服務等調用接口;加強平臺間合作,聯合開展重點問題攻關,實現優勢互補,通過統一接口規范,推動機理模型和工業APP的跨平臺調用與訂閱。
推動工業互聯網應用創新
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不同于互聯網創新應用,工業互聯網的主戰場在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領域,面向工業、立足工業、服務工業。這要求工業互聯網必須與各行業各領域技術、知識、經驗、痛點緊密結合,多元性、專業性、復雜性高。推動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工業互聯網是涉及設施建設、融合應用、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和安全保障的融合性、系統性工程,企業不能單打獨斗。工信部提出,要充分調動工業企業、基礎電信企業、工業軟件企業、工業控制企業、設備制造企業、解決方案提供商等各方積極性,推動形成主體多元、協同創新的產業生態和“團體賽”模式。工信部將進一步發揮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協調機制作用,形成跨部門、跨領域、跨行業合力,完善政策體系和推進措施。
工業互聯網面向千行百業,需要與各行業的生產實踐、行業特性、知識經驗緊密結合,不斷突破行業技術壁壘和數據共享障礙。工信部表示,將進一步深化工業互聯網在各細分領域的應用創新,探索符合行業發展實際需求的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規模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加強5G和工業互聯網的融合應用。工信部同時鼓勵“跨行業、跨領域”平臺的發展,更強調培育聚焦行業特點的專業型、特色型平臺,實現精耕細作,產生實效。
發展工業互聯網,促進數字經濟進一步壯大,旨在不斷形成先進生產力,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我國將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優勢,打造工業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互聯互通的新型基礎設施、新型應用模式和全新產業生態,激發數據要素作用,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為5G、云計算、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落地開辟更廣闊空間,推動自動化、軟件、網絡等產業實現高端化突破,不斷培育壯大新技術新產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