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陡峭山區和復雜地形中,無人機技術正成為勘測設計與清潔能源建設的“空中利器”。中國電建北京院創新應用無人機吊運裝備和激光雷達,推動清潔能源建設邁向“空天地”智慧化新時代。
隨著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的蓬勃發展,地質勘探工作迎來全新機遇,也直面復雜地形下重型設備運輸的嚴峻挑戰。面對陡峭山脊與密林深谷,傳統運輸方式陷入困局:挖掘機修路影響生態環境,架設大型溜索成本高昂,人工搬運則存在安全隱患。
針對以上情況,北京院決定嘗試采用大型吊運無人機進行勘探設備運輸。在山東博山抽水蓄能電站和內蒙古美岱抽水蓄能電站創新性啟用大型吊運無人機,成功構建高效“空中吊橋”——16臺套總重近60噸重的鉆探設備被精準投送至難以抵達的險峰作業點,一舉開創地質勘探設備運輸的全新模式。此次技術革新實現了運輸效率提高至人工搬運設備的3倍,運輸成本最高下降65%的突破。尤為關鍵的是,整個運輸過程將地表擾動與環境破壞降到了最低,為實現綠色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在寧夏中衛300萬千瓦光伏基地項目部,北京院創新應用無人機吊裝與激光雷達,精準完成組件高空定位安裝及高危區域三維測繪,同步搭載智慧平臺信息錄入系統,實現沉降毫米級預警與施工現場動態巡查,通過自動化作業將測繪效率提升,降低安全風險,打造"空天地"一體化智慧光伏建設新范式。(來源:北京院作者:王淑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