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網訊 10月24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和中國企業聯合會支持,中國工業報社、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 “第十五屆中國工業論壇暨首屆綠色新興工業博覽會”在浙江杭州舉行。
時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本屆論壇以“工業70年:輝煌歷程與綠色未來”為主題,總結我國工業企業不斷改革創新、邁向綠色發展的新經驗,探尋推動中國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論壇邀請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領導、一線企業家、專家學者等,圍繞我國工業發展70年經驗總結與展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問題與路徑、新能源新材料與綠色制造、工業互聯網與數字經濟、醫療器械與數字醫療、工業與資本、創新工匠與工匠精神等工業改革中的熱點焦點難點議題,展開深入溝通和交流。
國網信通產業集團“國網芯”、一圖兩網·時空智能、多站融合下的邊緣計算服務、智慧城市服務平臺 、綠色智慧物流共享平臺等泛在電力物聯網最新技術及實踐成果精彩亮相,引人注目。
機械工業部原部長何光遠、工信部辦公廳副巡視員張紅宇、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路耀華、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等領導蒞臨展位參觀指導。
專“芯”致“智 ”——“國網芯”
芯片產業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是支撐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國家安全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國網信通產業集團智芯公司作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國網芯”產業發展的使命擔當者,肩負著保障國家及電網信息安全、代表國家芯片產業參與全球競爭和占領戰略制高點、促進芯片國產化進程的使命。
目前,集團已自主開發“安全、主控、通信、射頻識別、傳感、計量、人工智能”七大類百余款“國網芯”產品,累計現場應用量超過10億顆,可靠性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產品廣泛應用于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等各環節智能化設備,助力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業務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亞洲、非洲、南美、歐洲等地區。“國網芯”的規模化應用,實現了我國電力專用芯片從“受制于人”到“走向世界”的跨越式發展。
勵“精”“圖”治—— 一圖二網·時空智能
依托能源專業地圖、電力北斗衛星應用綜合服務平臺和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利用二三維GIS可視化處理技術,通過一站式大數據處理工具充分挖掘時空數據、能源數據,為客戶提供泛在時空智能化、數據可視化支撐服務,結合北斗高精度精準定位,實現立體化的綜合能源服務,可廣泛應用于無人機巡檢管控、基建現場安全管控、配網搶修應用、綜合能源服務等業務領域,全面支撐三型兩網的建設。
相輔相“城” ——智慧城市服務平臺
智慧城市服務平臺旨在通過云架構技術構建覆蓋全市的統一綜合管理平臺,實現城市數據資源縱向貫通、橫向聯結,為全市提供高集成、高可配、高時效的服務支持,配套覆蓋政府、企業、民眾的多維應用,滿足智慧城市運行過程中的整體需求。
該平臺還將智慧城市與泛在電力物聯網融合發展,依托泛在電力物聯網為城市發展提供基礎設施和電力數據等優質資源,并通過智慧城市的數據貫通、共享、整合、應用等服務內容反哺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助力其進一步完善。目前,已在溫州市、天津市規劃了泛在電力物聯網與智慧城市融合發展建設方案,深度挖掘兩者在工業互聯網、環保、交通等領域的融合點,實現電網資源共享,城市精準治理,改善民生質量,促進產業升級。
“融”會貫“通” ——多站融合下的邊緣計算服務
多站融合下的邊緣計算是利用變電站空間、電力及通信資源,創建邊緣計算服務。
5G及萬物互聯時代下,傳統集中式數據中心無法滿足節點高密度部署需要,必須匹配邊緣節點,解決集中處理時延過長、匯聚流量過大等問題。2020年將有超500億終端與設備聯網,50%數據在網絡邊緣側分析、處理與存儲,邊緣計算市場規模將超萬億。國家電網百萬級變電站遍布全國,可打造萬級邊緣節點,滿足邊緣應用發展旺盛需求。
國網信通產業集團創新采用聯網運營模式,依托北京聯網運營平臺,實現業務一點部署、多點分發,提供云邊協同的邊緣計算服務。目前,在重慶、廈門、天津、無錫等地開通近10個節點,并與重慶、天津、福建、廈門等13家省市公司達成多站融合發展支撐合作意向,已與網宿、頭條、阿里、愛奇藝、藍訊開展業務合作,其中網宿、頭條已完成業務測試,驗證了多站融合下邊緣計算的業務性能及服務能力。
行“云”“流”水——綠色智慧物流共享平臺
國網信通產業集團在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大綱的指引下,緊抓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智慧物流政策支持的契機,以物流行業細分市場為垂直綜合能源服務領域的切入點,以綠色能源、智能化信息技術為物流行業賦能。
采取“線上平臺+線下網絡”的模式,整合各方力量,圍繞“人、車、樁、貨、站”打造物流新業態,一方面,依托物流集散地,精準布點新能源物流綜合服務場站,提供電動汽車充電、停車、休息、集貨、維修、電動汽車租賃等綜合物流服務,形成新能源配送的綜合服務網絡;另一方面,在獲取足夠多的參與方和運營數據后,充分發揮信息平臺智能化的優勢,提供集貨服務、路線規劃、智能尋樁等服務,有效提升單車運載價值,并進一步通過區塊鏈技術和物流大數據分析,提供征信、評級、金融等服務。
綠色智慧物流共享平臺為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向用戶側延伸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推動新能源現代物流場景的落地實現。目前已在四川、河南兩省開展線下綜合服務場站建設和平臺運營工作,已建成5個運營場站,取得了良好效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