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由衡陽市人民政府、中國電子商會人工智能委員會共同主辦的“2021人工智能年會暨AI金雁獎頒獎典禮”在湖南衡陽舉行。大會以“融合創新 雁領未來”為主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國務院參事石勇等10多位院士,以及數百位來自知名人工智能企業的嘉賓到會,共論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10日晚舉辦的AI金雁獎頒獎盛典上,憑借應用AI技術推動能源行業降本增效,助力能源行業數字化、智慧化升級,能鏈獲得“AI金雁獎創新企業大獎”,能鏈創始人、CEO戴震獲得“AI金雁獎先行者獎”。
國務院參事石勇院士指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速,從產業規模來看,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1606.9億元,同比增長24.43%;預計到2021年末,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2035.6億元,增長率為26.68%。從相關企業保有量來看,我國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的注冊量從2020年起爆發,當年共注冊了17.2萬家企業;目前,我國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共有43.9萬家。
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創造新機遇、新價值。2016年,能鏈以填補結構性空白的獨特價值切入能源行業,將SaaS、AI、物聯網等技術應用到能源行業,提高能源供需兩端的連接效率,并為能源零售終端智慧升級提供系統解決方案,推動交通能源行業流通效率提升與降本增效。
過去幾年,能鏈構建了團油、快電兩張數字化能源網和一條數字化能源供應鏈。其中,團油依托AI、物聯網技術,可大幅降低車主“找油站”成本,并為加油站提供一體化數字服務能力,助力加油站轉型升級,實現降本增效。快電則連接起不同品牌新能源運營商,幫助車主快速找到好用充電樁,一鍵掃碼充電;并為運營商提供流量、巡檢、運維、清潔等線上線下服務,提高充電樁利用率,縮短投資回報周期。
能鏈還依托能鏈物流構建數字化能源供應鏈。能鏈物流通過一供三控,即產品直接配送以及中間過程的控貨、控車、控倉,實現了生產源頭數據化、油品來源的溯源化、運輸過程的可視化。可為石油化工行業提供從煉廠到庫、庫到站的完整供應鏈解決方案和數字化交易產品,助力能源供應鏈改革,提高行業運轉效率。
戴震曾表示,“當前,中國正從傳統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轉型,這是未來中國50年的一個戰略性機會”。作為能源數字化的先行者,能鏈在未來將進一步把AI、物聯網等技術融入能源產業,賦能能源產業參與各方,助推能源行業的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