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記者從合肥供電公司獲悉,今年以來該公司聯合相關部門,加快用電力大數據守護更多獨居老人,積極推動城市治理工作的數字化轉型。
24小時不間斷智能分析和預警
作為擁有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合肥市在人口快速擴張的同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其中,如何提升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的日常照護水平,考量著城市管理的能力。
今年上半年,瑤海供電分公司和恒通社區攜手,借助社網共建模式,依托合肥市能源大數據中心,把用電數據變成獨居老人家中的“云護衛”。
“在獨居老人守護和志愿服務方面,面臨著惡劣天氣條件下難全面覆蓋等問題。”瑤海供電分公司工作人員介紹,恒通社區近四分之一居民年齡超過70歲,大多不太會使用智能設備,因此建立長久聯系,精準掌握他們的日常情況并不容易。
供電公司通過和社區、志愿者等多方合作,在獲得老人或者子女授權后,通過智能電表,每15分鐘實時采集獨居老人的用電信息,再綜合歷史數據,總結出老人的生活規律,從而構建了用電量偏高、偏低、居家異常三種預警模型,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智能監測分析以及預警提醒。
當監測到獨居老人家里的用電量突然變大或者突然變小,就會將預警信息及時地推送給社區的志愿者,幫助他們更精準地上門進行服務。由于用電監測分析系統具有數據準、實時性強等優點,不需要用戶另外改裝線路,能夠精準識別出老人異常用電等風險。
自上半年試點以來,監測系統已經多次發出預警,為社區志愿者提供了及時、有效、準確的數據輔助判斷。用數字化手段,為社區治理提供精準支撐,以科技與數字賦能更好服務居民需求。
獨居老人用電數據監測延伸至農村
廬江縣每年外出勞務人員約30萬人,每個村鎮都存在著一定數量的獨居老人。受限于農村人口分布零散等因素,相較于合肥城區,守護農村獨居老人難度更大。
為此,合肥供電公司與廬江湯池鎮等攜手,開展獨居老人用電數據監測服務。結合農村地區的用電習慣,專門對獨居老人用電數據監測數據庫進行了迭代升級,讓智能監測加快由城市延伸至農村地區。
“其中,和湯池鎮的12個村民委員會合作,對一大批農村獨居老人開展用電監測。根據預警信息,目前已經多次上門開展服務,幫助老人們及時解決各類用電隱患及生活問題,有效保障人身安全。”合肥供電公司數字化工作部相關人士表示。
獨居老人用電數據監測,是國家電網依托合肥市能源大數據中心開發的數據服務產品之一。自2023年起,產品陸續應用試點,對近千戶獨居老人的家庭用電數據進行監測和智能分析。
老人家中無需安裝任何終端儀器,也不需要進行改造。一旦其家庭用電量出現較大波動,合肥市能源大數據中心就會及時進行告警,及時推送信息至電力客戶經理、社區網格員等相關人員手機端。
“此外,根據農村老人家中的用電習慣變化情況,系統維護人員還會動態進行參數調整,優化算法邏輯,盡可能地減少誤報警次數,提升精準識別率。”相關人士介紹,未來計劃逐步向更多鄉鎮進行推廣應用。(來源:合肥日報 吳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