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由清華大學、中歐能源技術創新合作辦公室指導,四川天府新區管理委員會、清華大學國內合作處、能源互聯網國際創新中心主辦,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可再生能源動力專委會、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四川省電力行業協會承辦的2025第七屆能源互聯網國際創新峰會暨2025可再生能源動力技術創新及產業發展大會在成都舉辦。

圖:峰會現場
本次會議以“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為主題,匯聚來自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龍頭企業以及國際組織的430余位代表,共同研判能源轉型新趨勢,共同探索成果轉化新路徑,為“雙碳”目標下的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提供智力支撐與合作動能。另有近萬人通過線上直播方式參會。開幕式與主旨報告環節分別由清華大學電機系主任、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康重慶和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魯宗相主持。
協同融合,共筑發展新局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鄭立、四川省能源局副局長曾光、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可再生能源動力專委會主任委員柳地先后為會議致辭。三位嘉賓一致指出,要深入貫徹國家能源戰略部署,順應綠色低碳轉型大勢,強化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協同并進,推動國家和地方能源事業高質量發展。

圖:峰會現場
會上,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分別與多家單位完成合作協議簽署。與先進技術成果西部轉化中心、天府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簽訂合作協議,致力于打造高能級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與西電研究院、成都科技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攜手推動“政產學研用”融合發展邁入新階段;與小麥新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江行聯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和儲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華感數字技術有限公司簽署共建聯合研發中心協議,在協同創新與技術攻關方面開啟新篇章。
洞察前沿,共論能源未來
在主旨報告環節,多位專家學者結合最新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深入解析能源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的最新進展,呈現出一場兼具思想高度與專業深度的學術盛宴。

圖:峰會現場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公司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李立浧作題為《新能源為主體背景下電力系統平衡理論思考》的特邀報告。他指出,新能源的發展與實踐已將電力系統推至重塑理論和技術體系的歷史節點,亟需以電力電量實時平衡的第一性原理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平衡理論,并以智能化、透明化的技術路徑為這一理論構建提供堅實支撐。
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院士、中國職工技術協會副理事長畢亞雄,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樊啟祥,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吳云,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新型電力系統與關鍵裝備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王雄飛分別圍繞《光熱氫耦合發展助力沙戈荒治理》《水電工程碳足跡分析及數字化管理》《新型儲能技術發展與產業升級》《面向新型電力系統的構網型儲能技術:原理、應用與發展趨勢》作主題分享,為與會嘉賓帶來深刻啟迪和重要參考。
聚勢成鏈,共啟產業新篇
本次會議以開放合作、跨界融合為導向,舉辦“可再生能源動力產業創新發展”主題論壇,搭建起匯聚多方力量的高端對話平臺。來自中國中車、東方電氣、運達能源等龍頭企業以及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等高校院所的專家代表,圍繞產業鏈協同、核心技術突破和應用場景落地展開交流研討,集中展示了我國在能源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的最新進展。
會議同期舉辦了“EXCEL加速營”創新企業賦能專場活動,聚焦前沿成果展示與創業項目孵化,為初創企業搭建展示與交流平臺,通過項目路演、投融資對話與資源鏈接等形式,進一步激發了能源領域的創新活力與合作潛能。
本次會議的順利舉辦,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和能源強國的務實舉措。會議以精準與高效為交流特色,構建起高效聯動、開放共享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在思想交流與實踐探索中持續推動能源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