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全球首創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在解決電力行業水風光協同調度的世界難題。11月3日至11月5日,在南京舉辦的“2025年中國華電新型電力系統技術創新論壇”上,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電”)正式發布“華電智”大模型,構建起“行業-專業-場景”三層架構。
其中,華電智行業大模型是通過基礎大模型,匯集發電行業通用數據訓練而成,賦能發電領域全業務、全流程;
專業大模型依托華電智行業大模型,進一步結合生產運行、檢修維護、規劃建設、安全管控、經營管理五大核心業務領域的專有數據,形成了五個專業大模型,精準賦能各業務領域場景應用;
場景模型基于專業大模型,融合行業大模型和基礎大模型能力進行調優,驅動細分業務應用轉型升級,目前已經構建了26個“智”系列場景模型、300多個智能體。
“華電智”大模型的發布,標志著我國在水風光協同調度領域實現從技術追趕到標準制定的歷史性跨越。

華為算力平臺先遣隊副總參謀長、AI系統科學家姚駿在會上做主題演講。姚駿表示,2022年以來大模型技術持續發展,隨著DeepSeek R1等推理大模型出現,AI Agent和Agentic AI已經從概念走向了應用。Gartner預測到2028年,15%的日常工作決策預計將通過Agentic AI完成,智能體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行動。2026年Agentic AI將大面積進入行業AI應用階段,人與AI代理的協作將成為常態。行業要面向Agentic AI設計AI原生應用的架構,促進行業智能體應用的快速增長。

▲華為算力平臺先遣隊副總參謀長、AI系統科學家 姚駿
01
中國華電攜手華為
全球首創徑流預測大模型
針對水風光一體化調度這一世界性難題,中國華電業務專家與華為技術團隊創新攻堅,基于華電智行業大模型,利用數據和AI從三個方面賦能水風光預測及一體化調度決策:
在徑流預測方面,通過多源異構數據特征編碼、混合低秩專家網絡策略選擇智能體、專家大模型耦合關系及極值增強機制,全球首創徑流預測大模型,預測精度較行業水平提高5%。
在風光預測方面,創新采用點狀數據同化算法、基于緯度和高度絕對位置編碼、動態尋優模型等,準確率相比傳統算法提升5%以上,實現更高精度、更長周期的風光功率預測。
在上述成果基礎上,通過多目標優化算法,動態平衡水電、風電、光伏出力,使水能利用提高率從近10年均值的5.8%提升至10.8%。
相關成果已在烏江、北盤江流域推廣應用。烏江項目入選首批中央企業人工智能戰略性高價值場景,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智能支撐。
02
行業創新燃機智慧運行智能體
在燃氣發電場景,打造燃機工業智能體,構建“值長、專工、值班員”等智能體,模擬優秀運行班組協同操控DCS系統,實現工況全局實時尋優與持續進化,該方案可實現運行操作降低90%,運維成本下降15%,綜合運行效益實現全面提升。
03
燃機智能診斷解決方案
同時,華電聯合華為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可靠性工程相融合,構建了一套基于“超前預警、智能診斷、處置建議”方法論的端到端智能運維體系。該模式推動設備運維從“被動處理”轉向“超前優化”,從“被動檢修”升級為“主動預防”,有效提升了生產系統的運行穩定性,目前可實現故障提前2小時預警。
04
踐行深度用云
加速工業數智躍遷
在人工智能與數智電廠分論壇上,華為混合云副總裁、產品管理部部長徐強發表題為“踐行深度用云,加速工業數智躍遷”的主題演講,分享華為云Stack在工業領域的解決方案及實踐。
徐強指出:“工業企業的智造轉型進一步加速,而建設統一的平臺、場景遞次推進則是工業AI場景規模應用的關鍵所在。華為云Stack以云+AI平臺架構的確定性,應對模型和應用的不確定性,幫助企業一站式建設專屬大模型,助力工業客戶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華為混合云副總裁、產品管理部部長 徐強
2025年以來,華為云持續推出系列全新解決方案,涵蓋電力、能源、鋼鐵、有色、制造、交通等多個行業,幫助企業在研發、生產、服務等關鍵環節實現效率提升和模式創新。未來,華為云將繼續深耕行業場景,攜手更多伙伴與客戶,共同拓展智能世界的邊界,成就行業創新的里程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