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期間,施耐德電氣正式發布全新樓宇智能運維專家 EcoStruxure Building GPT,引發行業廣泛關注。作為施耐德電氣數字能效業務中國區數字樓宇和智能系統產品市場部負責人,魏琨就 AI 在能源管理與自動化行業的發展、施耐德電氣的技術布局及新產品特點等話題,接受了媒體采訪,深入解讀 AI 如何重塑樓宇運維與能源管理的未來。
施耐德電氣數字能效業務中國區數字樓宇和智能系統產品市場部負責人 魏琨
AI 爆發元年:能源管理領域的 “結果導向” 革新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 2025 年作為“AI 智能體爆發元年”的行業趨勢時,魏琨指出,AI 在能源管理與自動化行業的落地并非偶然,從政策層面看,人工智能已成為國家戰略藍圖的重要一環。“從 2023 年 OpenAI 掀起技術浪潮,到 2024 年的技術積累,再到 2025 年行業智能體的規模化落地,這一進程既順應了技術發展規律,也呼應了行業痛點。”
魏琨強調,能源管理領域先天具備 AI 落地的數據基礎,其發展已歷經自動化、數字化階段,積累了海量運營數據,而能效偏低、運維復雜等行業痛點,正為 AI 技術提供了 “結果導向” 的應用場景。“與工具導向的傳統技術不同,AI 智能體在能源管理中更聚焦于實際價值:通過優化能效、簡化運維,直接為客戶創造可量化的收益。”
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引領者,施耐德電氣在能源管理 OT(運營技術)領域沉淀了豐富的數據與專家經驗。魏琨表示:“我們將持續發揮技術積累優勢,推動 AI 與能源管理的深度融合,引領行業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發展。”
全新樓宇智能運維專家EcoStruxure Building GPT發布
生成式 AI 重塑運維:降低門檻,閉環賦能
針對 AI 在樓宇運維領域的具體影響,魏琨認為,生成式 AI 的普及正帶來“技術平權”的變革。“2024年后,生成式AI的算力與成本門檻持續下降,尤其是2025年DeepSeek的橫空出世,讓AI工具得以真正走進一線運維場景。”他以樓宇運維團隊為例:傳統數字化工具對操作人員的知識儲備要求較高,而 AI 技術通過自然語言交互,大幅降低了使用門檻。“過去可能需要大學或更高學歷才能操作的系統,現在通過語音或文字指令即可完成,運維人員只需專注于對系統本身的專業理解,無需額外掌握復雜的數字化技能。”
施耐德電氣選擇在運維領域發力 AI,核心在于“閉環價值”。魏琨解釋:“運維本身是結果導向的行業——無論是否有數字化工具,其核心都是交付明確的運營成果。AI的價值在于將技術能力與運維結果直接銜接,比如在暖通系統中,通過 AI 優化讓節能效果、設備壽命延長等成果可感知、可量化,這正是我們布局的核心邏輯。”
對于技術細節,魏琨透露,EcoStruxure Building GPT 基于 “大模型+RAG(檢索增強生成)”機制,但并非簡單的技術疊加。“我們融入了 LoRA(低秩適應)技術、MoE(混合專家模型)訓練方法,以及強化學習模塊,讓模型更適配樓宇與能源管理的行業特性。”他介紹到,在施耐德電氣自身工廠的試點中,該模型的用戶滿意度(點贊率)從初期的70% 提升至90%,核心原因在于“專業知識的深度融入”。“我們錄入了特定工廠的專屬字典、項目參數等,確保模型能理解行業術語與個性化需求,實現真正的自然語言交互,無需用戶記憶復雜指令。”
行業影響:人效與能效的雙重革命
AI 對樓宇運維價值鏈的重塑,最終體現在“人效”與“能效”的提升上。魏琨指出,在“雙碳”目標與存量市場改造的背景下,這兩大指標已成為樓宇業主的核心關注點。“樓宇的數字化基礎相對完善,這為 AI 落地提供了數據支撐。例如,通過 AI 優化,施耐德電氣無錫工廠在2023年實現運行節能率21.5%,運維時間從每天4小時縮短到每天1.5小時。”
施耐德電氣的AI布局并非一蹴而就。從2023年的SpaceLogic AI BOX,到 2025 年的 EcoStruxure Building GPT,施耐德電氣之所以持續在能源領域發力,正是因為看到了 AI 技術與行業需求的“高度適配”—— 既有明確的價值結果,又有扎實的實現基礎。
談及新產品的特點,魏琨總結了三大亮點:
1.行業知識深度融合:依托施耐德電氣在能源管理 OT 領域的多年積累,模型內置了海量一線運維數據與專家經驗,而非通用 AI 的“空泛能力”。
2.輕量級部署,成本可控:客戶只需上傳項目點位信息、暖通設計圖紙等文件,系統即可自動完成語料識別、數據清洗等工作,大幅降低部署難度與成本。
3.支持私有化部署:針對企業的數據安全與隱私需求,產品可與企業私有化部署的大模型配合,實現本地部署與自主運維交付,解決“上云顧慮”。
成本與價值:以結果定義價格
魏琨表示,AI 工具需貼近客戶需求、創造節能價值才能被認可。而EcoStruxure Building GPT 正是以這樣的思路為客戶算好了經濟賬,從能效和人效的角度,提升實際收益。關于產品成本,他強調“以價值定價”的邏輯:“我們的定價與客戶收益直接掛鉤 —— 只有幫客戶在節能、人力成本等方面實現明確節省,我們才獲取相應回報。”這種模式的底氣來自施耐德電氣的技術優化:通過 AI 自動處理圖紙識別、數據清洗等部署環節,壓縮實施成本,讓客戶“投入即見回報”。
展望未來,魏琨表示,施耐德電氣將繼續推進 AI 與能源管理的深度融合,“明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我們或許會帶來第三次技術融合的新產品。無論技術如何迭代,我們的核心始終是:讓 AI 成為解決行業實際問題的‘鑰匙’,而非炫技的工具。”
施耐德電氣正以 “行業深耕 + 技術創新”的雙輪驅動,推動 AI 在能源管理領域從“概念”走向“實效”,為樓宇的綠色化、智能化轉型提供可落地的解決方案。
EcoStruxure Building GPT
EcoStruxure Building GPT 是一款基于知識圖譜和大語言模型深度融合的暖通運維 Agent 。在云端低成本、快速部署的情況下,通過自主感知和決策,實現知識梳理、意圖理解、智能診斷、快速制定解決方案和運行優化方案的綜合能力,保障建筑暖通系統的高效和安全運行,能夠極大提升樓宇客戶滿意度。
施耐德電氣EcoStruxure Building GPT
• 知識梳理:通過梳理樓宇運維領域的海量知識,創建全面、準確、實時更新的知識庫。
• 意圖理解: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及多模態技術,理解運維人員由語音或文字提出的問題和意圖。
• 智能診斷:根據運維人員的描述和數據收集,迅速分析問題,提供精準診斷。
• 快速解決:根據診斷結果和知識庫,快速生成詳細的操作步驟和解決方案,通過自然語言交互指導運維人員操作,提高解決速度和準確性。
• 運行優化:根據能效優化AI算法工具的結果,加入意圖理解后總結歸納給到運維人員優化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