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發展越發依賴數據、算力和模型的深度融合與協同創新。8月1日,杭州高新區(濱江)舉行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高地建設推進大會,當地“數據、算力、模型”三位一體人工智能政策集成發布。
大會現場,杭州具身智能應用中試基地正式啟動,將構建“數據+算力+模型+場景應用”一體化創新閉環,加速具身智能技術的迭代驗證與規模化應用。
高質量數據集是支撐大模型訓練、應用的關鍵基礎。杭州數據交易所董事長、總經理應琦說,價值評估困難、技術成本高昂、信任缺失、用戶信任危機以及監管不確定等原因,都讓企業對數據流通望而卻步。
在數據方面,杭州高新區(濱江)首創“三數一鏈”數據可信流通基礎設施框架和數據要素治理體系,匯聚120多家企業;集聚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杭州數據交易所,上架數據集1312個;發布了全國首個三級數商標準,設立“加數發展”服務專區。
杭州高新區(濱江)區委常委、管委會副主任、常務副區長陳宇表示,當地鼓勵企業利用“三數一鏈”數據可信流通基礎設施和數據要素治理體系,降低企業用數、合規成本,最高給予年度基礎設施使用費用50%補助。
杭州高新區(濱江)每年安排5000萬元“語料券”,促進語料開放共享和交易,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對通過數據交易平臺或可信數據空間購買非關聯方語料進行大模型研發和應用的企業,給予單家企業最高200萬元的資助。
目前,杭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AI算力規模達240P,累計為100余家企業提供免費測試適配服務,聯動華為云、阿里云、金山云等運營商構建混合算力網絡。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宇視科技有限公司等當地企業均已儲備一定規模的算力能力,部分企業可開放算力達1000P。
陳宇表示,在算力要素方面,杭州高新區(濱江)每年安排最高1億元“算力券”,擴大“算力券”補助范圍和力度,進一步降低算力使用成本,給予算力使用費用最高60%補助,單家企業最高可獲得2000萬元補助。
推進大會上,杭州高新區(濱江)發布了人工智能典型場景需求,包括生產制造、金融貿易、醫療健康等領域。其中,“機器視覺在基礎設施監測場景的應用”需求,預期開發可用于基礎設施關鍵組件異常狀態識別的高精度輕量化模型。
談及工業AI,杭州安脈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倪軍說:“工業AI場景和通用AI場景區別不小,前者對準確性要求和場景復制性難度高、訓練數據的數量卻少。”對此,安脈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開發了混合AI“工業增強智能平臺”,創新融合物理機理模型、領域專家知識與小樣本學習技術,在寧德時代電池制造等復雜環境中,可以提供精準的預測性洞察和工藝流程優化方案。
模型定義了AI的能力邊界和應用方向。在杭州高新區(濱江),已有30多家企業累計發布40多個行業大模型。在模型要素方面,當地加強多元化投融資服務,對研發基礎大模型、行業垂直領域大模型的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貸款貼息。
陳宇表示,當地會定期發布一批重點場景“機會清單”,打造一批示范性強、帶動性廣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每年評選標桿示范項目,最高給予500萬元支持。
來源:科技日報記者 江 耘 通訊員 肖鱈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