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港澳大灣區西翼,一場靜默的能源革命正在佛山高明加速演進:佛山首座220千伏儲能電站進入試運行階段,其服務半徑已突破城市邊界,形成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能源支撐網絡,成為大灣區城市“超級充電寶”;原規劃于2035年建設的220千伏紫東(原芹水)變電站(下稱“紫東站”)提前10年動工建設,并且是佛山首宗“拿地即開工”電網工程,比常規流程縮短了6個月。
近年來,高明搶抓國家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的政策機遇,以“儲能領航、電網護航”之勢加速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同時,高明規劃建設富灣湖能源電力設備產業園,加快引進各類能源電力設備企業,計劃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能源電力設備產業園。
佛山高明獨立儲能項目航拍圖
儲能項目密集落地
構建大灣區能源“彈性屏障”
新型儲能是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高明在儲能產業領域動作頻頻,多個重大項目相繼落地。
7月31日,佛山高明獨立儲能項目進入試運行階段。該項目位于高明區更合鎮,總投資15億元,占地46.7畝,以208MW/416MWh的建設規模,成為佛山首座220千伏電壓等級的新型儲能電站。這也標志著佛山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領域邁入了新的里程碑。
該項目由北控廣通(佛山)電力能源有限公司主導建設,并引進儲能全產業鏈經營、應用與開發的領軍企業——廣州儲能集團參與投資。項目核心建設內容包括電化學儲能系統、儲能電池組成的儲能艙及中控艙等。
該項目投運后將納入電網統一調度體系,不僅能有效平抑新能源高滲透率帶來的功率波動,破解電網調峰難題;還能通過毫秒級的調頻調峰響應速度與20多萬公里的瞬間傳輸能力,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電力應急支援,構建起區域電力安全的“彈性屏障”。
在30多公里外的西江產業新城,今年4月動工建設的萬里揚高明獨立儲能項目進一步壯大了高明的儲能產業版圖。該項目占地38畝,總投資8億元,計劃于高明區220kV城南變電站附近建設200MW/400MWh獨立儲能電站項目。
該項目采用先進電化學儲能技術,具備快速調頻、無功補償及黑啟動電源等功能,可有效改善供電質量,滿足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對電能的高標準需求。同時,緩解主網輸電壓力,降低未來電力缺額風險,成為電力負荷中心的重要電源支撐。
兩大儲能項目的落地,不僅填補了高明在新型儲能領域的空白,更通過技術迭代與場景創新,推動儲能產業從“試點示范”向“核心調節資源”躍遷。高明區發改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除這兩大儲能項目外,高明現有佛山市瑞臻能源投資有限公司高明獨立儲能項目等多個電網側獨立儲能項目已納入2025年新型儲能電站建設計劃。
電網基建“超前布局”
破解區域發展“電力瓶頸”
在儲能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高明的電網工程建設也呈現出超前規劃、加速推進的態勢。220千伏紫東(原芹水)變電站(下稱“紫東站”)的提前建設,便是這一趨勢的生動寫照。
原規劃于2035年建設的紫東站,因珠肇高鐵建設的迫切需求,提前至2024年啟動實施,并將原本4年半的建設周期壓縮到2年。這一調整不僅體現了電網建設與地方發展的同頻共振,更彰顯了高明在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責任擔當。
根據7月下旬佛山市發改局印發的《佛山市電網工程“拿地即開工”行動方案》,高明主動作為、先行先試,采取“容缺+承諾制”審批方式,推動紫東站于7月31日快速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轉入全面施工階段,成為佛山首宗“拿地即開工”電網工程。
紫東站建成后,不僅能為珠肇高鐵牽引站提供雙回220千伏專用線路送電,滿足牽引站遠期15萬千瓦的用電要求,還將重構高明電網格局,填補東中部北面約20萬千瓦的負荷缺口,為區域發展提供堅強的電力保障。
電網工程建設的加速推進,不僅滿足了當下用電需求,更為區域產業升級預留了能源空間。
數據顯示,高明電網“十四五”前四年合計投資14.46億元,相較“十三五”同期增長52.6%;新建變電站4座,新增變電容量85.8萬千伏安,是“十三五”期間的3.8倍。目前城南站、盈富站等4個主網項目相繼建成投產,紫東站、河江站等3個主網項目以及一批配網項目提速建設。未來三年,高明電網將投資超27億元。
來源:高明發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