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全球最大儲能電站頻發火災,安全漏洞引訴訟
當地時間2月18日晚,美國加利福尼亞州Moss Landing儲能電站再次發生火災,這是該電站自2021年投運以來的第四次事故,距離1月16日的第三次火災僅隔一個月,且起火點位于同一區域。此次事故導致電站70%以上的設備損毀,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因煙霧擴散,附近居民被要求居家避險。目前,運營商Vistra Energy已啟動24小時專業消防監控,但系統性安全問題仍未徹底解決。
Moss Landing項目由Vistra Energy投資運營,電池由LG Energy Solution供應,總規模曾達750MW/3000MWh,位居全球之首。然而,其運營史幾乎與火災事故相伴:
2021年9月:空調系統誤觸發噴水裝置,引發電池熱失控,7%電池損毀;
2022年2月:10個電池架燒毀,一期、二期項目關停;
2025年1月:滅火系統故障致40%電池燒毀,1500名居民緊急疏散,1號公路封閉三日;
2025年2月:廢墟復燃,設備損毀率超70%。
1月火災后,當地居民已對Vistra、PG&E及LG提起集體訴訟,指控其未履行消防安全義務,包括熱失控防護缺失、維護不當及違反安全標準,要求賠償疏散損失、精神損害及財產損失。居民尤其質疑Vistra在兩次事故后仍選擇LG作為擴建項目供應商的決策合理性。
安全規范團標落地迫在眉睫,行業呼吁技術升級
Moss Landing事故為全球儲能行業敲響警鐘。業內專家指出,現行消防安全標準未能跟上鋰電儲能規模擴張的速度,尤其在熱失控監測、滅火系統冗余設計及電池模塊隔離等領域存在明顯短板。美國消防協會(NFPA)相關標準雖對儲能設施提出要求,但企業執行力度參差不齊。此次事故中,噴淋系統誤觸發、滅火裝置失效等問題凸顯設備供應商與運營商在系統集成和運維中的協同漏洞。
2月24日,由江蘇省鋼鐵行業協會、江蘇省鋼鐵及金屬新材料標準化委員會牽頭起草的團體標準《鋼鐵行業大容量電化學儲能系統安全規范》獲批立項,本文件規定了鋼鐵行業大容量(放電容量0.5MWh以上)儲能系統的總體安全要求,選址與安裝、設備設施、運行與維護、檢修與試驗、安全與應急管理、勞動與健康、報廢與回收等全流程中的安全要求,這將為行業提供重要參考。倘若Moss Landing項目嚴格遵循此類規范,或許就能避免多次連環事故的發生。
2025高峰論壇聚焦多元儲能安全,鋼鐵冶金領域或成新突破口
在此背景下,江蘇省鋼鐵行業協會即將于2025年3月21日召開的“2025鋼鐵冶金工業多元儲能技術創新高峰論壇暨應用展覽會”備受關注。會議將邀請相關部門領導解讀當前新能源儲能熱點政策,邀請全國鋼鐵企業分享多元儲能應用經驗,邀請新能源、儲能產業鏈企業分享多元儲能技術創新成果和成功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鋼鐵冶金行業因用電負荷高、環境復雜,對儲能系統的耐高溫、防爆性能要求嚴苛,其技術突破或可反哺民用儲能領域。例如,冶金廠區采用的固態電池模塊化封裝技術、惰性氣體滅火系統等,已在國內部分示范項目中驗證可行性。
企業回應與行業反思
面對訴訟壓力,Vistra Energy一方面設立專項救助基金(已支付45萬美元),另一方面宣布將委托第三方機構徹查事故根源,并承諾在后續擴建中引入更嚴格的安全審計。然而,居民代表律師指出:“四次事故表明,僅靠事后賠償無法消除風險,必須從設計源頭重構安全體系。”
下一步,儲能行業需加快三方面行動:
強制標準升級:推動團標向國標、國際標準轉化,對多次事故企業實施準入限制。
技術創新協作:打通電池廠商、系統集成商與消防單位的聯合研發鏈條;
公眾參與機制:建立儲能項目社區聽證制度,透明化安全數據。
Moss Landing的火災事故不僅暴露了儲能行業在安全管理和技術應用上的不足,也為全球儲能行業敲響了警鐘。隨著儲能規模的不斷擴大,安全問題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即將召開的“2025鋼鐵冶金工業多元儲能技術創新高峰論壇”將為行業提供一個重要的交流平臺,推動安全標準與技術創新的深度融合。未來,只有將安全置于首位,儲能行業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堅實保障。(來源: 江蘇省鋼鐵行業協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