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i id="5lvsm"></i>

    <mark id="5lvsm"><div id="5lvsm"><acronym id="5lvsm"></acronym></div></mark>
  •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mark id="5lvsm"></mark>
    當前位置: 首頁 > 儲能 > 動態

    儲能從“重配置”轉向“重應用”

    中國能源報發布時間:2024-11-08 11:24:25  作者:蘇南

      當前,全國已有29個省市規劃了“十四五”時期新型儲能的裝機目標,總規模超9000萬千瓦。在業內人士看來,我國儲能行業將繼續快速增長,下半年新增儲能規模有望是上半年的2倍。新型儲能的發展路徑已從“重配置”轉向“重應用”,其配置方式也逐漸由政策引導轉向市場需求的驅動。

      近日,烏魯木齊市相關部門提出,到2025年,力爭全市用戶側儲能示范項目總裝機規模達到80MW/160MWh以上,對于落實配置用戶側儲能要求的終端用戶,在項目備案、并網、調度運行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黑龍江省工信廳也提出,到2026年五氧化二釩年生產能力達到3.5萬噸以上,全省釩產業產值達到400億元。

      在儲能規劃目標方面,全國已有29個省市規劃了“十四五”時期新型儲能的裝機目標,總規模超9000萬千瓦。在業內人士看來,我國儲能行業將繼續快速增長,下半年新增儲能規模有望是上半年的2倍。新型儲能的發展路徑已從“重配置”轉向“重應用”,其配置方式也逐漸由政策引導轉向市場需求的驅動。

      市場高速發展

      六地調高新增儲能目標

      2024年新型儲能行業的發展勢頭持續強勁,產業政策支持力度不減,逐步向推動新型儲能規模化和市場化發展轉變。截至2024年6月,共有6個地區更新了“十四五”新型儲能裝機目標,分別為天津、山東、湖南、內蒙古、陜西和廣東,共計調增規模1450萬千瓦。

      2021—2023年,國家已出臺加快新型儲能發展指導意見、“十四五”實施方案、項目管理規范等一系列政策,基本形成了支持新型儲能發展的政策架構,明確了發展規劃、項目管理、市場機制、電價政策、技術創新與示范應用等方面的導向,我國新型儲能產業政策逐步向推動新型儲能規模化和市場化發展轉變。今年,國家持續完善新型儲能政策體系,為新型儲能發展提供良好政策環境。

      尤其是今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草案二次審議稿)》公布并公開征求意見稿中提到,推進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發揮各類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調節作用。“新型儲能”首次被列入《能源法》二次審議稿,體現了新型儲能在能源行業中的重要地位。在新能源配套儲能政策方面,已有26省區明確新能源配儲要求,要求多為按照不低于光伏及風電裝機容量10%—20%,時長2小時或4小時配置。

      今年以來,多份政策文件發布規范新型儲能并網接入,新型儲能調度運用不斷增強,調節作用逐步顯現,國網經營區2024年上半年新型儲能等效利用小時數達390小時、等效充放電次數約93次,較2023年上半年分別提高約100%、86%。

      “在用戶側儲能支持政策方面,截至2024年9月,24個省份和地區調整了電價政策。主要包括完善峰谷時段劃分、拉大峰谷價差、建立尖峰電價機制、擴大執行范圍、明確市場化用戶執行方式等。”國網能源研究院研究員胡靜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運用價格信號引導電力削峰填谷,間接促進了用戶側儲能發展。目前大部分省份和地區的一般工商業或大工業用電的部分峰谷價差超過0.7元/千瓦時,且可實現每日兩充兩放,達到用戶側儲能峰谷套利模式的商業化運營條件。

      下半年新增規模預計超上半年

      儲能整體利用率仍低于設計

      如今,鋰離子電池儲能電芯向300Ah+、500Ah+更大容量跨越、更長壽命、更高安全方向邁進;系統集成規模突破了吉瓦時級,循環壽命不斷延長;全釩液流電池儲能處于百兆瓦級試點示范階段,電堆及核心關鍵原料等自主可控,電池隔膜難題也實現突破。隨著新型儲能技術創新不斷突破,裝機規模也不斷提升,業內普遍預測,2024年下半年新型儲能新增規模預計超過上半年。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中國已投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首次超過億千瓦時,達到 4818 萬千瓦/1.08億千瓦時,功率規模同比增長129%,能量規模同比增長142%。2024年上半年,新型儲能新增投運裝機規模1367萬千瓦/3341萬千瓦時,功率規模和能量規模同比均增長71%。下半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預計2024年全年新增裝機規模為3000萬—4100萬千瓦。

      “目前,Top10省份裝機均超吉瓦時;地域輻射全國;新疆和江蘇分列能量規模和功率規模第一。”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高級研究經理李晨飛表示。在項目層面,自山東地區百兆瓦級項目成功投運以來,百兆瓦級項目的成熟性得到了驗證。目前,市場趨勢日益傾向于投資集中式、大規模的儲能項目。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新增大于100兆瓦的儲能項目數量達到了57個,其裝機規模達到了9.3億瓦。

      “綜合分析研判四季度將有約1400—1800千瓦新型儲能項目投運,預計2024年底國網經營區新型儲能發展規模將達到6000萬—6400萬千瓦。”胡靜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儲能電站利用水平逐步提升,但整體仍然低于設計利用率。2024年上半年,國網經營區新型儲能電站充電量77.3億千瓦時,放電量66.4億千瓦時,綜合利用小時數459小時,同比增長140小時。國網經營區上半年新型儲能等效充放電次數109次,平均日等效充放電次數為0.6次,低于至少1充1放的設計利用率。

      從“重配置”向“重應用”轉變

      須與電力系統安全高效運行相匹配

      在新型儲能產業快速發展期,出現了非專業資本盲目跨界、同質化低質競爭嚴重、產品關鍵性能指標和安全性不達標等諸多亂象,間接導致了儲能電站利用率偏低及安全隱患問題。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新型儲能產能擴張有所減緩,新型儲能從“重配置”到“重應用”,配置方式逐步由政策驅動轉變為市場需求驅動。

      業內普遍認為,儲能向“重應用”轉變意味著儲能系統的設計和部署不再僅僅關注其硬件配置和能量存儲容量,而是更加注重其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的性能、效率和靈活性。在“重配置”階段,儲能系統的重點在于如何最大化存儲能量,提高系統的功率和能量密度,以及如何降低成本。

      “新型儲能作為系統調節的一類增量技術手段,其發展必須與電力系統的安全綠色經濟高效運行的需求相匹配。”胡靜表示,近一段時期,新型儲能的開發建設主要還是滿足新能源的大規模發展,但其配置場景將逐步向更加精準化轉變,除為系統調節資源外,還將擔當提升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電網設備角色。

      天津大學電氣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王守相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儲能技術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尤其是在配電網中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通過在配電網中有效配置儲能系統,可以顯著提升新能源的消納能力,進而增強配電網的靈活性和可靠性等多方面性能。在儲能應用領域,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是對其在配電網中的價值進行科學評估,這涉及如何運用多種指標,從經濟性、可靠性、利用率以及環保性等不同維度開展綜合而有效的評估,科學地評價儲能應用服務的價值,從而指導儲能的優化配置與最優運行。以經濟性評價為例,需要考慮儲能設備的購置成本、運營和維護成本,以及外購電能的成本等多種要素。

      文丨中國能源報記者 蘇南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性色av 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一级爱做c片免费一分钟_国产在视频精品线观看_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i id="5lvsm"></i>

    <mark id="5lvsm"><div id="5lvsm"><acronym id="5lvsm"></acronym></div></mark>
  •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mark id="5lvsm"></mark>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9人热 | 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不卡 | 日本性变态另类性高潮 |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国产极品高清在线看 | 亚洲AV日韩AV欧v在线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