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一大早,霧氣未散,特種作業車輛就伴著低沉的轟鳴聲,排隊駛進海辰儲能菏澤項目現場,魯西新區項目工作專班相關負責人劉強有條不紊地調度車輛入園。
在這里,山東海辰長時儲能一體化零碳產業園項目即將簽約。簽約儀式也是開工儀式,項目簽約即開工,又一次展現出菏澤項目招引和落地建設新速度。
“簽約即開工”菏澤新速度的底氣是什么?是千方百計把“意愿”變“意向”,全力以赴讓“意向”落地生根的進取力。
時間回溯到2023年初。獲悉海辰儲能有在北方布局生產基地的意愿,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發動各縣區全力對接,魯西新區主動跟進洽談。同年4月,市委書記張倫帶隊赴廈門開展招商引資活動,第一次與海辰儲能聯合創始人、總裁王鵬程溝通。張倫介紹了菏澤承接海辰儲能項目的各項優勢和合作愿景,以心招商、以誠招商、以優勢招商,讓王鵬程萌發了投資菏澤的意向。之后經過10余次洽談對接,2023年11月8日,雙方簽署戰略框架協議,拉開了海辰儲能在魯西新區投資建設的序幕。
“框架協議簽訂后,我市和魯西新區分別成立了由主要領導牽頭負責的工作專班,發改、財政、國土、建設等相關部門和企業共同參與,并成立5個工作小組,全力做好項目各項服務工作,加快實現‘落地即開工’。”魯西新區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郭東暉介紹。
放眼望去,項目現場土地平整,不見垃圾石堆,最高點是一個地面上的高壓變電箱。“項目雖然還未簽約,但所涉及地塊已達到‘九通一平’標準,已具備開工條件。”劉強說。
山東海辰長時儲能一體化零碳產業園項目,是海辰儲能搶抓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機遇,結合菏澤產業優勢,打造的全球首個千安時長時儲能電池和系統一體化智造基地。這樣的先進項目,何以青睞菏澤?
魅力來自蓬勃有力的產業發展。我市堅定不移把工業經濟作為頭號工程來抓,深入實施工業經濟“強基固本、提質增效”三年行動,“231”特色產業體系全面起勢,重點產業發展和新型工業化步伐不斷加快。
一組數據可以直觀反映。1-9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8.9%,高于全省0.7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全省第5位;1-9月,全市工業技改投資增幅8.7%。目前,全市規上企業數量達2833家,總數居全省第5位。
與海辰儲能直接相關的新能源產業,正逐漸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大力引進布局頭部企業,龍蟠科技鋰電池正極材料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已并網的風力、光伏電站分別達到24座和26座。今年1-9月,全市新能源裝機規模達615.4萬千瓦,提前完成全年新能源裝機規模600萬千瓦的目標;占電力總裝機比重達58.85%,占比居全省前列。近兩年,先后獲批全省第一批集中式風電259.4萬千瓦、分散式風電79.4萬千瓦、第二批陸上風電338.75萬千瓦,分別占全省的29.7%、53%、33.8%,指標規模居全省第一。
魅力還來自競爭力不斷增強的全產業鏈體系。我市大力實施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工程,扎實推進重點產業鏈“鏈長制”,10條重點產業鏈分別由市級領導任鏈長、縣級領導任服務專員。
如今的菏澤,具有特色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產業鏈企業陸續嶄露頭角?;ぎa業擴能提質,石化產業列入全省“一基地、兩集群”規劃布局。醫藥產業集聚發展,“一港四園”產業規模加快膨脹。機電設備制造邁進高端,紡織服裝業加快轉型,農副產品加工業精深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材料產業加快成長,菏澤躋身“2023數字城市百強榜”第64位。今年1-8月,我市8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不含商貿物流、新一代信息技術)營業收入達到3674.47億元,利潤205.96億元。
特別是新能源產業鏈。在現有全產業鏈的新能源體系基礎上,我市將儲能作為未來發展的戰略選擇,加快布局,今年共5個儲能項目被列為省2024年新型儲能入庫項目。利用單縣較為豐富的鹽穴資源,規劃了全球最大新型儲能基地——中能建3060兆瓦壓縮空氣儲能基地項目。新能源車、風光儲等裝備制造業產業鏈條不斷完善,規模快速膨脹。精進電動電驅動總成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康沃甲醇發動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并率先實現量產;英搏爾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等一批項目增資擴產。
海辰儲能“走進”菏澤,將成為我市新能源產業毋庸置疑的又一“鏈主”企業。海辰儲能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將按照簽約即開工、建設即先進、投產即領先的原則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將圍繞‘全球先進產能’的標準來規劃、建設和運營,以‘三個領先’(產業領先、產品領先、產效領先)來打造全球首個長時儲能一體化零碳產業園區。”
采訪期間,即將正式開工的園區內,10余輛特種作業車輛已紛紛就位,蓄勢待發。
菏澤日報記者 馬源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