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國家能源局舉行新聞發布會,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介紹了新型儲能發展有關情況。
與2023年底相比,今年上半年全國已建成投運的新型儲能項目增長超過40%,累計裝機規模達4444萬千瓦/9906萬千瓦時。
西北、華北規模相對更大。從地區分布看,西北、華北地區已投運新型儲能裝機占全國超過50%,其中,西北地區27.3%,華北地區27.2%,華中地區15.3%,南方地區15.2%,華東地區14.6%,東北地區0.4%。
從技術路線看,多個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儲能、鈉離子電池儲能項目投產,構網型儲能探索運用,推動技術多元化發展。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投運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比97.0%,壓縮空氣儲能占比1.1%,鉛炭(酸)電池儲能占比0.8%,液流電池儲能占比0.4%,其他技術路線占比0.7%。
從應用場景看,獨立儲能、共享儲能裝機占比45.3%,新能源配建儲能裝機占比42.8%,其他應用場景占比11.9%。
據稱,2024年以來,新型儲能調度運用水平持續提高,新型儲能調節作用不斷增強。根據電網企業統計數據,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2024年上半年新型儲能等效利用小時數達390小時、等效充放電次數約93次,較2023年上半年分別提高約100%、86%。在市場運行較為成熟的山東、甘肅等地區,新型儲能調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南方電網公司經營區2024年上半年新型儲能等效利用小時數達560小時,已接近2023年全年調用水平。
山東和江蘇的表現突出。山東省創新調用方式,在電力供應緊張、新能源消納困難時段,接受電網統一調度,新型儲能利用水平持續提升。此外,開展配建儲能轉為獨立儲能試點,發揮各類儲能功效。2024年上半年,山東新型儲能等效利用小時數520小時,同比增加153小時,消納新能源電量7.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4%。
江蘇省強化頂層設計、優化并網流程、專班調度協調,推動新型儲能跨越式發展。7月15日,江蘇開展新型儲能集中調用測試,全省新型儲能可提供約500萬千瓦頂峰能力。7月23日,江蘇電力負荷創歷史新高,預計電力缺口約600萬千瓦,新型儲能在實際應用中提供了約400萬千瓦頂峰能力,有效填補了電力缺口,為電力保供提供了重要支撐。據江蘇省測算,今年集中投運的新型儲能可有效節省其他電力建設投資,預計每年可幫助電網消納約30億千瓦時新能源電量,各方面效益明顯。
浙江、遼寧等亦探索新型儲能應用。例如浙江某20萬千瓦/40萬千瓦時鋰電池儲能電站的投產,緩解了當地某500千伏主變斷面重載,為燃機檢修提供了條件,促進區域電力電量平衡。遼寧某10萬千瓦/40萬千瓦時液流電池儲能電站成功開展黑啟動大容量火電機組試驗,驗證了新型儲能經主網架啟動火電機組的可行性,有助于提升城市電網的安全韌性。
華夏時報 文/胡雅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