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正在飛奔的新型儲能,未來最具想象力的領域是什么?在5月24日至26日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聯合230余家單位共同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上,“長時儲能”是多位受訪專家給出的一致答案。
儲能是確保風光等間歇性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平穩接入電網的關鍵技術。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我國新能源出力持續快速提升,儲能產業迎來高速發展期,長時儲能在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業內專家預測,當新能源裝機占比達到15%到20%之后,4小時以上的長時儲能將成為剛需。而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總裝機達到8.2億千瓦,占全國發電裝機的30.9%;今年1至4月,全國風電光伏發電量達到482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8%,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7.2%,較去年同期增長3個百分點。
正因如此,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上,長時儲能備受與會企業和專家關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長趙天壽在會上特別強調了長時儲能的重要性。在他看來,目前我國長時儲能的供給仍有很大缺口。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此前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的目標。據此測算,2023至2025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以年均50%以上的增速增長。
“據我們統計,我國涉及儲能產業的注冊企業已超過8萬家,到2025年新型儲能的產業規模要突破萬億元,2030年預計接近3萬億元。”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王澤深在會上說。
多位與會專家認為,在發展前景廣闊的新型儲能市場中,長時儲能未來占比有望逐步提高。而在長時儲能領域,液流電池發展潛力可期。
據趙天壽介紹,液流電池的電能儲存在電池外面的電解液罐中,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功率和能量在結構上是解耦的,電池內部沒有電解液,能量在液態的電解液罐中。另外水系電解液的特點,決定了液流電池組具有較高安全性。液流電池的應用不受地域限制,且壽命要遠遠長于鋰離子電池。
同時趙天壽也指出,目前液流電池的系統成本還有待降低,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要進一步提高。
對此,緯景儲能創始人兼副總裁陳攝軍表示,規模化和智能化生產是發展儲能產業的必由之路,也是支撐儲能產品迭代、持續降本的關鍵條件。
據陳攝軍介紹,緯景儲能早在兩年前就開始在多地規劃和建設智能制造“超G工廠”,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23年1月,緯景儲能在江蘇鹽城的智能制造工廠正式啟用了百兆瓦級的“液流電池電堆智能產線”,將鹽城工廠單一產線的產能提高到1.2吉瓦時。緯景儲能位于鹽城和珠海的“超G工廠”鋅鐵液流電池產能在2023年將達到4.8吉瓦時。
與會專家認為,“十四五”“十五五”時期是我國新型儲能發展的關鍵期、窗口期,各方要加快健全新型儲能創新發展環境,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水平,夯實我國新型儲能產業化發展基礎。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記者安娜
評論